都说“少女情怀总是诗”,还是学生时,我对戴望舒《雨巷》中“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印象最深,后又读到美句“待我长发及腰,复关投以木桃,望君报之琼瑶,执子之手偕老”,便认为,那个淡如丁香的姑娘,必定是披着一头长发,撑着油纸伞,孤独地走在雨中,留下哀愁的美感。从此,我便对青丝情有独钟。
成年后,我开始懵懵懂懂地接触到流行与时尚。记得20世纪90年代风靡大波浪卷,千禧年流行韩系梨花烫,当时满大街的姑娘都在争前恐后地追逐着时尚的尾巴,我仍旧保留着学生时代那清汤挂面式的长发,不拉、不烫,与自己喜爱洁净的内心不谋而合,遂将这种精神的寄托一直保留到今天,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享受美好的安宁与幸福。
自古以来,多少人偏爱那三千青丝。尤其是文人墨客,更是写下了一首又一首的千古绝句。曹植在《洛神赋》中写道“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极力赞扬青丝的飘逸潇洒。仇远在《薄幸》中描绘“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生动地勾勒出女子娇弱、多情之姿。自然而然,青丝便成了美的象征。
其实,青丝除了美,还具有极为重要的人生意义。《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古时女子年至十五,需行笄礼,盘起长发赐表字,意味着成人,可婚嫁成家。至新婚之夜,取下长发一缕,与郎君之发合而作一结,寓意久久同心,恩爱两不移,俨然成了不逊于一纸婚约的重要信物。
而断发,则为情断、心死之意。《红楼梦》中惜春就曾说过“自己改天剪了头发做姑子去”,对于一个出生显贵家庭的千金小姐,这在当时无疑是一句惊天动地的宣言。还有因清宫热而被大家熟知的《如懿传》,其中继后亲手断发的情节,果断、壮烈。断发为祭,足见女子的勇气与担当。同样,今日女子若是遭遇失恋或者其他情感打击时,大多会将满头青丝剪成短发,宣告对上段感情的告别,表达开启新生活的潇洒姿态。然而,青丝能轻松剪断,情感真能说断就断吗?我想,只有局中人才知道其中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