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6月28日

景区取消预约制

□本期主持人:于理

主持人:暑期旅游旺季将至,北京、上海、苏州等地文旅局已经宣布,除少数热门场所或部分重点景区和博物馆外,其他A级景区、文化场馆均取消实名预约。景区取消预约制,不仅简化了参观流程,还提高了旅游便利性。但也有游客表示,政策应该考虑景区的接待能力,建议在人流量大的景区保留预约制度,以保证旅游体验。对此,你怎么看?

本期嘉宾:针未尖、张西流、黄闯贵

提升便利

□针未尖(媒体工作者)

景区预约制相当于提前售票,可让景区对游客数量进行提前预判,有助于科学引导和限制客流、提升景区旅游品质、保护旅游资源。从游客角度来说,预约制可以节省排队购票时间,分散客流,也可避免因人满为患而影响旅游体验。

但景区预约制也有不小的弊端。一是存在“预约难”。在热门旅游时段,不少人有这样的感受:按点蹲守,若是手速和网速不够快,抢到门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预约难”还催生出门票代抢之类的“黄牛”业务。二是实名预约流程烦琐,对老年人等游客不友好,也会给具有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外国游客带来不少困扰,预约制变为这些人群出游的“绊脚石”。三是“先预约、后出行”会让部分人觉得麻烦,难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制约他们的旅行需求和热情。四是一些景区不顾及现实情况,跟风实行实名制预约,景区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引发游客担忧。

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在特定条件下取消或全面调整景区预约制度,此举旨在将最大的便利性赋予广大游客,极大地提升了公众游览的灵活性与即时参与度,更充分地响应并满足游客多样化的参观游览需求,为旅游市场的加速回暖注入了强劲动力。

取消预约制有望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到访,有效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运输及相关旅游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激发消费潜力,希望其他城市能够借鉴这一做法。

莫忘限流

□张西流(公务员)

景区取消预约制,有助于推动潜在需求的释放,降低景区的管理成本。但必须正视的是,取消预约后,势必出现景区游客扎堆等问题,庞大且持续增长的客流量或令一些热门景区在文物保护、古建维护、游客安全等方面承受巨大压力。

《旅游法》规定,景区应当公布最大承载量、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旅游者数量可能达到最大承载量时,景区要提前公告并及时采取疏导、分流等措施。可见,给景区设置最大承载量,并采取限流措施,既是保障景区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不二选择。

景区应建立预警限流机制,实时监测游客流量,当接近景区最大承载量时,及时启动预警机制,并对即将达到或已超过承载极限的区域实施限流措施。这能有效避免因游客过度集中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和环境破坏,还能提升游客的旅行体验。

景区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预测等手段,精准预测游客流量趋势,提前发布旅游高峰预警信息,引导游客错峰出行。

景区还可发挥价格调节作用,通过节日涨价、平时降价等方式分流游客量。特别是,一些相对较冷的景区,应推出特色活动或优惠套餐,吸引游客在非高峰期来访,扭转有的景区人山人海、有的景区门可罗雀的失衡局面。

适当保留

□黄闯贵(教师)

在一片支持取消预约制度的声音中,我们亦需认识到,热门景点与重点文化场所适当保留预约制度有其必要性。

一方面,这为的是保障游客安全与游览质量。暑期是旅游高峰期,热门景区往往面临游客井喷式增长,一旦失控,不仅可能导致安全隐患,还可能严重损害游客体验,造成自然资源与文化遗产的过度负担。预约制度如同一把“智能阀门”,通过对人流的有效调控,避免了现场拥挤与混乱,确保每位游客都能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享受旅行的乐趣。

另一方面,预约系统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环境保护。通过数据分析,管理部门可以预估游客流量,提前做好人员调度、环境卫生维护等工作。同时,依据预约数据科学规划开放时间与区域,既减少游客等待时间,又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符合当下绿色旅游的发展趋势。

暑期旅游旺季中,大部分景区取消实名预约,是顺应市场需求、激活旅游经济的适时之举;而对个别热门或重点场所维持预约制度,是从安全、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做出的审慎考量。不是“一刀切”,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展现了管理者的智慧与远见,实现了旅游市场繁荣与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平衡,为游客营造一个既便利又安全的旅行环境。

--> 2024-06-28 □本期主持人:于理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88195.html 1 景区取消预约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