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来袭,烈日炎炎,热浪不仅让人汗流浃背、头昏脑涨,也可能严重影响心绪。持续的高温让人容易心烦气躁、情绪失控,仿佛行走的“火药桶”,一点小事便会引发“情绪爆炸”,这便是“夏季情绪中暑”的表现。
“高温对情绪的影响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这是因为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情绪调节中枢,同属于一个器官——下丘脑。”泉州市第三医院心理科国家中级心理治疗师林珍介绍,当环境过热,引起身体热应激反应,影响下丘脑的调节功能。研究表明,在正常人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
“情绪中暑”的主要表现是烦躁、易怒,甚至有暴力冲动行为,焦虑情绪加重,同时也可能让人觉得困倦、疲劳,做事无精打采。有研究表明,除了影响情绪之外,高温也可能影响睡眠、记忆力、注意力和反应能力等。
林珍说,很多时候,“情绪中暑”更容易发生在那些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和不善沟通的人身上。她建议,通过自我调节及时给情绪“降降温”。
首先在生理方面,应注意调整生活规律,根据夏季节律的特点做出相应调整,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饮食上减少食用烧烤、煎炸食物,及时补充水分;积极锻炼,强身健体,因为当人处于运动状态时,大脑主管情绪的右半球会兴奋起来,使运动者进入一种愉快的氛围,减少消极情绪。
在心理方面,第一,注意识别自己的情绪状态。留意自己情绪及与人互动的状态,若发现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因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心烦意乱、易怒易躁,这是情绪发出的信号,需要注意,学会识别情绪信号以避免不良情绪发酵、扩散。
第二,及时宣泄自己的情绪。当遇到难过、郁闷、压抑的事情,可向朋友、家人通过聊天的方式倾诉内心烦恼;若是不习惯向他人倾诉,就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发泄渠道,比如爱好写作的人,便可以考虑记录自己的烦恼,通过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自己的需求来梳理自己的情绪;还可以学习用于自我情绪调节的方法,当情绪紧张时,可以播放放松训练的音频进行肌肉放松,缓解紧张程度。
第三,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发现自己情绪异常已经维持两周甚至更久,并影响到工作生活,可以考虑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