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7月02日

鲤城:逐“新”攀“高”向未来

鲤城科创中心项目是鲤城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联动”部署,扎实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结出的硕果。(鲤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古城人流如织,世遗魅力不断迸发,构筑起文商旅融合新生态。 (吴彩明 摄)

江南新区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化新城渐显雏形。(鲤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核心提示

盛夏鲤城,草木葳蕤。在这片创新创业的发展热土上,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招商引资马不停蹄、新质生产力加速奔涌,各部门、各片区担当作为、同心发力,各园区、各企业坚定信心、奋力拼搏,高质量发展的热度喷薄高涨。

2024年,全市上下一心奋力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鲤城区将如何担当作为?“闯”出新路子、“创”出新特色、“干”出新成效?

谋势、蓄势、聚势。着眼大局,跳出鲤城放眼泉州乃至全省的大坐标系下,以战略性、前瞻性的眼光实施推进“活古城、战江南”部署,以创建“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中央创新区”为契机,加快打造“品质名城·现代都市”。

借力、蓄力、发力。重大项目纷至沓来,泉州演艺剧场综合体项目、鲤城万达广场、星云智慧新能源新基建一揽子项目、王宫华侨历史文化街区、江滨南岸体育公园等逐次落地,古城新区美好的“规划蓝图”正向“施工图”“实景图”蜕变。

共商、共融、共赢。栽“梧桐树”引“金凤凰”,盘活低效用地、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新成立京津冀、长三角异地产业加速中心,引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项目落地创投中心“T-Park创新基地”,设立拙雅泉州创新设计院。产业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加速凝聚鲤城“向新力”。

出新、出彩、出圈。“泉州兔兔”“龙生九子”等古城春节生肖IP线上线下同步引爆,五湖四海的游客争相打卡,文创周边点燃消费热潮。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3年保持20%以上增长,2023年旅游收入、旅游人数突破“百亿千万”,位居福建省前列。文旅经济发展一路生“金”,区域影响力持续攀升。

□融媒体记者 殷斯麒 通讯员 李泽波

活古城

保护与发展“双轮驱动”

古城“红”了,这是久久为功的必然。近年来,鲤城提出实施“活古城”战略,最大程度保留“活态古城”的文化味、烟火气,留住这座千年古城的“根”与“魂”,让浓浓的人情味生生不息。

时间回到今年4月,“花开刺桐城”闽南文化丝路行系列活动启动。这是一次生动的探索,近40项活动包括非遗韵、声画美、文脉长、烟火味、融媒行五大部分,将古城的非遗文化串珠成链、集中展示。这更是跨越海峡的“双向奔赴”,与台湾省及丝路沿线友好城区互动交融,闽台青狮文化展演碰撞出精彩火花,以艺术之名奏响古韵新声的“时空交响”。

4月的启动月活动开了精彩的好头,7月将举行的“泉竞龙舟·福传丝路”之“龙翔刺桐”闽台龙舟邀请赛则把连台好戏推向高潮。比赛聚焦两岸青年龙舟选手对决,打造“从非遗文化出发·跟着赛事去旅游”的全新路径,在展示和弘扬省级非遗项目泉州扒龙船习俗的同时,也将世遗古城的人文风貌、美食文创、特色风景等融合其中。以赛为媒,文旅经济搭台唱戏。

既要保护,也要传承弘扬,鲤城“活化”古城的探索不止于此。推动文旅产业“数智化”转型,成为新时代“破题”的关键——

搭建数字文旅基座。对全区223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覆盖数字化记录,建成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对10大类964项非遗线索进行数字化处理,为最具代表性的72个项目及其传承人制作纪录片资源,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整合辖区内博物馆资源,推出“刺桐博物之城”小程序,集纳68家展馆,2023年年底上线以来已为1万多人次提供导览服务。

开发沉浸式新场景。推动在泉州古城主街区(中山路、西街)建设蔡国强175艺术馆、北京荣宝斋数字文化生活馆、“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泉州站”,打造集光影、声音、叙事于一体的室内数字化场景;建设闽疆、闽藏、闽宁桐悦特色风情馆,打造产品展示、文化交流、休闲购物等业态一体化展销平台,讲好对口支援故事,彰显世遗城市风范;在主街巷利用多屏联动+裸眼3D,推出“探秘世遗·觅境鲤城”等开放式场景;在景区景点推出智能语音导览,涵盖古街巷、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8大类共229个点,同时配合做好世界遗产数字化全息影像展示,为游客从听觉、视觉角度呈现古城之美。

战江南

“跨江”崛起开拓城市新高地

没有什么比塔吊林立、机械轰鸣更能提振发展信心;没有什么比投资签约、项目落地更能激发经济活力;没有什么比快速交净地、腾挪城市发展空间更让人充满希望和期待……“战江南”的进程大刀阔斧,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迸发,江南新区一派生机勃勃。

去年年底,江南片区建设指挥部合署办公区正式落成,由江南片区建设指挥部、泉州江南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四个部门入驻合署办公,在中枢大脑的指挥协调下,充分发挥“大部制”协同机制作用,创新实施项目“双业主”制,集聚头部资源高标准推进江南片区更新建设——

江南新区成为泉州中心城区试点“第四代住宅”项目的第二个区域。近日,江南新区首幅改善型住宅用地——鲤2023-10号地块出让,将建设住房户型面积144平方米以上的改善型住宅。周边配套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田中校区、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等多所优质学校,与鲤城首座万达广场仅一街之隔,泉州演艺剧场综合体及商业配套街区项目也将入驻周边,同时,地块南临繁荣大道,东临站前大道,近临黄龙大桥、繁荣大道跨线桥项目等,拥有多维路网交通体系,可快速直达老城区,吸引力强劲;

全市首个“华侨+文旅”项目王宫华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正热火朝天建设中。活用“侨”文化,通过历史风貌建筑修缮,沿街店面改造,新建文创商店、青年旅社,打造牌楼、景观塔、古戏台、古福船等工程项目,以及建设南洋美食广场、王宫华侨乡村记忆馆等,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街区即将拔地而起;

江滨南岸体育及配套工程建设运营一体化项目同样引人瞩目,全长9.36公里,用地面积约3000亩。建设内容包括堤内体育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堤外生态环境整治等,运营内容包括海丝江城活力区、泉州首个融合国家级龙舟训练基地、生态田园体验为特色的景区等。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晋江南岸城市形象,完善江南新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增长。

更深刻的谋篇布局还有“优质教育资源过江”。老城新区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均衡发展,江南新区也进一步聚集人气、商气、烟火气。

江南新区新一轮“播种造梦”美好蓝图正在徐徐铺开——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田中校区建设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今年8月竣工交付;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学坂头校区项目同样加快建设,规划建设4栋多层建筑及运动场等,预计11月整体竣工交付;浮桥一期项目百日内征收房屋862宗、建筑面积近29万平方米,100%完成房屋征收任务,实现征迁100天交净地,备受关注的泉州五中江南校区落地于此。“在原有‘组团小片区’‘片区联动’模式的基础上,我们着力采取‘名校+’办学模式,指定老城区优质校接管新区规划校,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江南新区扩展覆盖。”鲤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赛道

以生产“智变”创下产业“质变”

“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鲤城区深谙未来产业发展风口,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机遇,不断开拓新时代的“经济版图”。

面对高质量发展这场时不我待的“竞速跑”,谁干劲更足、行动更快,谁就能抢得先机、赢得发展主动。在“园区标准化建设”的赛场上,一方面以科创中心为核心,向两翼延伸,带动周边火炬电子、海天材料等原有产业就地改造升级,实现“多点开花”,目前,科创中心已招商项目24个;另一方面,通过规模化、集约化推动位置相邻、产业趋同的工业地块连片开发、整体提升,谋划新塘、工矿、奇星、华塑四大连片改造项目,形成“一核两翼四片”发展格局,聚力打造“产城人文安”创新融合工业园区。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鲤城竞逐高新产业赛道,深入推进“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专项行动,积极出台支持企业发展“1+9”政策措施、高新企业10条措施等“一揽子”政策,抓大壮小扶微,一企一策帮扶,培育辖区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全力开展“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行动,深入实施“一办一局一中心一集团”等招商机制,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设立产业加速中心,构建新型招商服务窗口,持续完善“两地双园双中心”架构,并有效衔接智库平台,助力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逐“新”向“高”,永不止步。以打造泉州中央创新区为目标,鲤城的高新产业的“研值”喜人。2023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新引建投石智库、五交科技产业研究院,新增市级以上科研平台3个,升格省级众创空间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3.2%;高新区综合发展水平跻身全省开发区前10强,新型基建专项指标位列全省第一。

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研发与创新活力涌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鲤城创新打造园区人才创享中心、产业赋能中心,落地“零工市场”“金蓝领俱乐部”,梳理人才工作图谱及服务项目20余项,常态化实施“人才服务月”等系列活动。此外,举办“人工智能驱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分享会”“AI赋能打造新质生产力”“大行赋能 行稳致远”等生产服务性活动10余场,为创新人才提供智慧碰撞、理念交流、资源共享平台。

提品质

驶向智慧城市快车道

基层治理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和社会长治久安。让每一个“神经末梢”畅通、每一个“基层细胞”活跃,高质量发展才能稳步前行。鲤城探索“多网合一、一网统管”模式,努力写好全领域城市治理的时代答卷。

“四位一体”锻造智慧执法体系。探索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破除多头执法、力量分散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天网+智慧平台+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的“四位一体”执法体系,线上线下相结合,让城市管理从“传统巡查”向“智慧管理”转变。

“一网统管”打造城市治理大脑。采取“大数据+铁脚板”模式,通过“政务微信APP+网格员走访”,对辖区居住人口、实有房屋等基础数据进行融合汇聚,构建平台数据库,让社会治理要素更加科学精准;实行“区、街道、社区、网格、物业”“五级穿透式”管理,将全区划分为社区网格、单元网格、责任网格,各级网格挂图亮格,确保界定清晰、全面覆盖、不留空白;成立社会治理联合指挥中心,将党政部门涉及社会治理的工作事项,整合成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社情民意4个方面18个功能模块,嵌入“一网统管”。

“数字服务”精准解决群众诉求。将生活保供、就医就学、应急救济、公共服务、志愿服务等民生事项全部纳入联合指挥平台,实行一体化管理,用数字赋能方式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建立线上信息渠道、“全速办”开展数字审批服务、鼓励群众线上监督等小程序服务,以信息化赋能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推动生产生活低碳向“绿”,鲤城区率先在全市制定实施低碳社区评价标准,通过政府组织、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创建模式,初步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社区创建路径。同时,成立全市首个“近邻党建低碳联盟”,推出全市首条低碳研学游路线,引导全社会自觉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共同当好绿色低碳的参与者、推动者、示范者。

在更广的领域,持续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行动,同步推进老旧小区长效管理工作,古城街巷综合保护提升工程有序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提速建设。同时,积极开展“品质名城·文明新风”行动,常态化推进创城、创卫、创安工作,深化“照明提升”“绿满泉城”,让城市更宜居,群众更幸福。

--> 2024-07-02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88737.html 1 鲤城:逐“新”攀“高”向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