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荣林
1975年夏天,我高中毕业了。那时的毕业季,很简单,你从哪里来,还回哪里去。
时年,我虽虚岁17,但因生活在“瓜菜代”的岁月,瘦小的我,俨然还是个大小孩的样子。按照那时的惯例,高中毕业以后,就要回农村参加两年的劳动锻炼,然后,才有资格被推荐上工农兵大学。
那时,生产队的活儿大多是农活。我每天跟着大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赚着每日六分(大人每天十分)的工分值。
十七八岁的年纪,正是充满幻想、喜欢做梦的花季。我最大的兴趣是看书,尤其爱看小说。哥哥是民办老师,我通过他借了大量的图书,就像一个饥渴的人,得到了丰盛的美食,便不顾一切地大快朵颐起来。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时,我总是在裤袋里插上一本小说带到田里,利用人家抽烟休息的时间看。夜里就点上煤油灯看。我很羡慕那些会写文章的人,因心中有梦,却也过得很充实。
我一家有八口人,兄弟姐妹中我排行老大,弟、妹有的在上学,有的还小。全家就靠我和父母挣工分。为了谋生,我决意要学会一门手艺。
那时除了挣工分,能来钱的是木匠、石匠、铁匠、砌石工、泥瓦工活计,我是个零基础的人,没有对哪门手艺有特别爱好,也不知自己合适干什么,于是,就自己摸索。
我砌过石基。不懂技巧,我就先给砌石师傅做小工,当下手,留心看师傅怎样挑石,怎样下泥浆,怎样摆石,怎样点石,怎样勾面。心里有点底了,就先自己做。从围猪栏、搭灶棚、到简易房,虽然不及师傅做得好看,但也还算坚固,不曾出现问题。
我当过木工。本来我有亲戚是木匠,但他们嫌我是读书人,干不了重活,不收我做徒弟。我这人有时特别犟,你不教我,我偏要做给你看。我利用雨天或空闲时间到建房子的人家去溜达,默默地看着木匠师傅怎样做工,怎样量尺寸,怎样修边料,有时通过闲聊,找师傅套出一些关键步骤,并把这些默默记在心里,有些还记在本子上。
做木工需要工具。大小锯子、长短刨刀、各式凿子、斧头、锤子、木斗、角尺等等一大堆。这些一下子买不全,也没有钱买,我就和父母在农闲时一起到遥远的荒山上拔席草,挑到二十几里远的长坑墟去卖。席草好的价格每斤四五分钱,差的只有二三分钱,每次和父母挑去卖的席草钱也不过几元十几元。就这样,靠着卖席草的钱,有时买锯子,有时买刨刀,有时买凿子,竟也把木工工具整得差不多了。
有了工具,我还是从自家木工活做起,做些小板凳、小桌子、锅盖、窗户、门板、门框、简易床等。边做边摸索,从粗到细,从易到难。家里的一些简单的木工活,几乎都是我自己完成的,有时还可以帮一些亲戚好友做点简单的小家具。
由于那时还不知自己做哪项职业合适,就什么技术活都尝试一下。所以,这期间,我还当过泥水工、瓦匠工,几乎是建一座房子该有的技术活都干过。就是农事活动,也没有一项是我不会的,犁地、耙田、整畦、拔秧、插秧、割稻、打谷,全都不在话下。
不过,这段日子也不算很长。一年半以后,由于本村小学欠缺老师,我通过考试选拔,当上了民办教师。1981年夏季,我考上了南安师范,手艺活就全抛了。
想起曾经的毕业季,也已波澜不惊,感谢彼时不懈的努力,成就如今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