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明天将迎来小暑节气。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却是天气逐渐升温的标志。中医认为“暑气通于心”,小暑时节要养心,而脾胃是健康之根,夏季的暑、湿、热影响人的感官,首先会作用在脾胃上,因此养脾胃也很重要。此时还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融媒体记者张君琳/文 CFP/图
营养解暑
补充水分多喝汤
中医赵中国介绍,小暑时节气候炎热,气血由脏腑大量输送到体表,这时脏腑的气血就相对亏虚。平时可以服用藿香正气丸醒脾化湿,也可以食用薏米、白扁豆、荷叶、大米粥以养脾胃,或辅以香砂养胃丸以健脾助消化。
夏天多汗,“汗为心液”,汗出过量易伤津耗气,导致心气阴不足,心脏负担加重,血液黏稠度增高,出现胸闷、气短、心慌、乏力、心神不宁等症状,甚至诱发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在这个时节,可以适当食用具有养阴生津的药材或食品,有助于补充人体津液的亏耗,如麦冬、沙参、玉竹、百合等。此外,还应注意补气固摄,适当食用具有敛汗作用的黄芪、西洋参、煅龙骨、煅牡蛎等。
“喝了小暑汤,一年不发蔫。” 赵中国建议,小暑时节除了注意多补充水分,还可以多喝汤,有效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营养。
比如四神汤。准备适量的茯苓、山药、芡实、莲子、陈皮及猪骨。所有备料洗净后和剁成小块的猪骨一起入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小火煲1.5小时,加盐即可饮用。此汤可以健脾养胃、清热祛湿、美容养颜、静心安神,尤其适合疲倦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人群。
还可以来一道西洋参麦冬煲鸭汤。准备10克西洋参、20克麦冬、3片生姜和半只鸭子,将鸭子焯水,药材洗净,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水大火烧开后关中小火煲1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这道鸭汤益气养阴,适合夏天汗出过多,耗气伤津的气阴两虚者。
此外,排骨莲藕鱼腥草汤中的莲藕富含大量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清热养血除烦的作用,鱼腥草清热解毒的同时可以利尿通淋解暑热,二者合用加入排骨煲汤在夏日饮用极为合适。鱼腥草用量根据个人口味添加。
辨别体质
合理搭配助健康
小暑时节,多雨、高温,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为频发。小暑过后不久就入伏,伏天湿热,人体易感到头晕脑涨,并且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高级营养师林颖杰介绍,此时应注意饮食卫生,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贪凉;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适当食用具有消热利湿作用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豆薏米粥等;适当饮用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等;尽量少吃辛辣和油炸食物。
赵中国指出,人体的体质按阴阳五行进行分类,现代中医将人体划分为九种体质,不同体质有不同的调养方式。
平和体质的人体型匀称、健壮,面色红润且精力充沛,睡眠、饮食良好,性格随和开朗,对周围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男性多于女性。可以用茯苓大枣山药粥调理——备20克茯苓、10克大枣、20克山药、50克粳米以及枸杞少许,红糖适量;将大枣去核,与茯苓、山药、粳米、枸杞同煮成粥,加适量红糖调味即可,可以健运脾胃,渗湿止泻。
气虚体质的人常见说话无力,常出虚汗,疲乏无力。一般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较胆小,不爱冒险。务工者、学生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容易形成气虚体质。可以食用杏仁薏米粥——准备15克薏米、5克杏仁、冰糖适量,先将薏米、杏仁洗净,砂锅内加适量水,倒入薏米,先用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煮至半熟,放进杏仁;煮至粥成时,再将捣碎的冰糖放入,溶化即可。这道粥可以补肺益气。
血瘀体质的人体型偏瘦,性格急躁,面色、口唇偏暗,常有色素沉着,皮肤干燥,容易出现瘀斑;刷牙时牙龈常出血,眼睛常有红丝,容易烦躁、健忘。这类人群可以食用丹参炖田鸡——准备15克丹参,250克田鸡,4颗红枣,先将田鸡去皮爪和内脏,红枣去核,与丹参一起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旺火烧沸,再改至小火炖煮2个小时,加入调料即可。这道汤可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应季而食
多吃小暑“五宝”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正是进入伏天的初端。林颖杰说,小暑节气之后,闷热难耐,人体也容易出现精神疲惫、食欲不振等情况。此外,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则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因此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赵中国推荐,大家可以运用小暑“五宝”来助力清爽度夏——
莲藕。藕脆而微甜,可生食也可做菜。生藕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散瘀、补脾开胃的作用;熟藕能益胃健脾、养血补益、生肌止泻。暑天吃藕还有安神和助眠的作用。
黄鳝。冬病夏养、补中益气除风湿。民间素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夏季的黄鳝最为肥美。中医认为鳝鱼味甘、性温,有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的作用,是病后体虚、身体羸弱、营养不良者的上好滋补品。夏季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进补。
绿豆芽。《本草纲目》载:“诸豆生芽、皆腥韧不堪,惟此豆之芽,白美独异。”中医认为,绿豆芽其性凉、味甘无毒,能清暑热、调五脏、解诸毒、利尿除湿,可用于饮酒过度、湿热郁滞、食少体倦。
黄瓜、茄子。民间有俗语“六月热得哭,黄瓜茄子来解暑”。黄瓜含水量高,可以补充体液。茄子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夏天食用,有助于清热解暑,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尤为适宜。
面食。传统医学认为,小麦味甘,性凉,有养心安神,益气除热,除烦止渴,和五脏,调经络,利小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