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7月05日

安溪:从“铁观音故乡”到“百茶贸易之都”的华丽转身

创意茶艺比赛现场(赵阳 供图)

百茶在安溪销售

茶园小生态“水肥一体化”

买茶送迷你制茶工具,成为茶企匠心独运的营销手段。

茶园里的科技设备

制茶大师们聚在一起泡茶论道

电商智能仓的AGV机器人助阵物流发货,拣货准确率高。(陈小阳 摄)

茶文化已成为安溪一道亮丽风景线

营销模式创新,图为一家茶企将茶叶做成茶饼。

电商蓬勃发展

采茶

瓷罐曾经用来装铁观音,现在多用来包装红茶。

举源生态茶园

生态茶园管理

茶配套在安溪蓬勃发展

核心提示

作为中国茶产业的一颗璀璨明珠,安溪凭借在茶园管理、质量安全管控及产业配套方面的创新举措与显著成效,成功实现了从传统茶业到现代茶业的华丽转变。

安溪在茶园生态修复方面,推行“两留、两禁、两减”的质量管控模式,在茶叶机械研发销售、茶叶包装创新、新茶饮基底茶供应、茶叶精深加工等领域发展迅速,为茶产业的整体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安溪的茶业文化蓬勃发展,茶旅融合、茶王赛、茶艺表演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和茶叶爱好者,进一步提高了安溪茶业的影响力与美誉度。安溪茶业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贵的借鉴,也为中国茶产业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融媒体记者 谢伟端/文 受访者/供图(除署名外)

1

绿色发展成就行业领军地位

茶园管理领域,安溪在茶山生态修复、质量安全管控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以其前瞻性举措和显著成效,为茶产业发展树立了典范,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军者。

在茶园管理方面,安溪在全国率先迈出了茶山生态修复和生态茶园建设的步伐,这一开创性举动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以感德镇高速公路两侧的茶园为例,曾经,因过度开发及不合理种植,这片土地满目疮痍,土壤肥力锐减,水土流失愈发严重,茶树生长面临巨大挑战。

历经一系列精心规划的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不辞辛劳地植树种草、修筑梯田等扎实举措,如今,这里生态环境大幅改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茶树在重焕生机的土地上茁壮成长、繁茂葱郁,成为生态茶园建设的典范,吸引众多业内人士前来观摩学习。

在质量安全管控方面,安溪全力以赴,始终走在行业前沿。其中,“两留、两禁、两减”的创新举措成效显著,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茶叶品质提升之门。比如,安溪龙涓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园里,积极践行“两留”原则,保留高草和良性杂草,为土壤盖上天然的保湿“暖被”,有效维持了土壤的水分和肥力。

同时,严格执行“两禁”,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除草剂,为茶叶生长营造纯净环境。在施肥环节,大力推行“两减”,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用量,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绿色手段。安溪县技能大师、感德品苑负责人刘堃东欣喜地表示,全面实施这些科学合理的举措后,茶叶品质显著提升,在市场上反响热烈,深受消费者喜爱。

安溪在全国首创的县域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为茶叶质量安全筑牢坚固防线。安溪西坪镇的一家农资店是这一创新平台的受益者。该农资店老板林先生称,有了这个先进高效的平台,每笔农资交易都有清晰准确的记录,购买者信息、产品种类、使用数量等无一遗漏。一旦发现问题,能迅速通过平台追踪到所用农资,及时有效处理。正因如此严格精细的监管,安溪茶叶的抽检合格率连续7年达100%,且连续17年顺利通过进口国官方质量检测,这一出色成绩是对安溪茶叶卓越品质的高度认可。

凭借这些卓越成就,安溪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茶叶绿色防控示范县实至名归。安溪坚持绿色发展的成功实践如同一盏明灯,使安溪茶产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绽放光彩。

2

产业配套铸就坚固堡垒

在产业配套领域,安溪更是展现出超凡的实力和卓越的表现,恰似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令人目不暇接。

安溪已然成为我国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茶叶机械研发、生产与销售中心。茶叶修剪机和烘干机,在全国广阔的市场中占据了高达80%以上令人瞩目的份额。近日,在安溪佳友茶叶机械有限公司厂内,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精心制造着一批又一批红外线杀青设备。该设备利用远红外线杀青茶叶,具有内外加热均匀、不易焦边爆点,香气高且杀青叶含水率低的优点。这款茶叶机械不仅在国内广受赞誉和好评,还漂洋过海,畅销至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市场的宠儿。

全县300多家茶叶包装企业的表现相当亮眼。它们共同占据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广阔市场份额,年销售额更是超过50亿元。成绩的背后,是无数的辛勤努力与持续创新。其中一家包装企业凭借别具一格的创新设计和高品质的材料,企业成功成为众多知名茶品牌的合作伙伴。其为安溪众多高端茶叶品牌精心设计的包装,完美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精湛工艺,不仅大方美观,有的还具备出色的保鲜和防潮功能,显著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使茶叶更具吸引力。

在新茶饮这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领域,安溪的表现极为出色。每年,安溪供应的新茶饮基底茶高达5万吨以上,这一数量占据了全行业需求的五分之一,成绩令人赞叹。一家名为禅心缘茶业的安溪企业,一直致力于为新茶饮品牌提供优质的基底茶。它与多家享有盛誉的知名新茶饮品牌建立了长期稳定且密切的合作关系,携手共进,宛如亲密的伙伴。禅心缘根据客户各种各样的需求,精心定制不同口味和品质的基底茶。与其合作的某新茶饮品牌负责人充满感激地表示:“安溪供应的基底茶品质始终稳定优良,口感独特奇妙,为我们研发新的饮品提供了强大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此外,安溪的茶叶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不断拓展延伸,逐步涉足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日用化工等多个领域。比如,福建糖小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高校合作,将茶叶与青钱柳等食药同源植物进行深度开发利用,经过近10年的投入研发,成功开发出唐小六青钱柳大豆肽片、七风呤茯苓葛根鹅肌肽片、甘甘净枳椇子牡蛎肽片等系列产品,产品于2023年8月上市,成功开拓了市场,延伸了茶产业链。而在食品加工领域,以茶为原料的饼干、糕点等产品不断涌现,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欢迎。

在茶空间的营造上,安溪的企业注重将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设计有机结合,为消费者营造出舒适、优雅的品茶环境。同时,丰富多样、种类繁多的茶食品也满足了消费者对于美食与茶文化完美融合的向往和需求,为人们带来了一次次味觉享受。

毫不夸张地说,安溪完善的产业生态犹如一座坚固无比的堡垒,使其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始终能够昂首挺胸,保持领先地位,一路高歌猛进。

3

多元营销百茶销量占全国十分之一

安溪在电商领域异军突起,成为我国最大的县域茶叶电商基地和百茶贸易之都。同时,凭借多重优势,在传统茶叶营销领域也取得辉煌成就。

在电商这一广阔无垠且充满无限可能的舞台上,安溪近年来宛如一匹黑马,横空出世,展现出了惊世骇俗的发展态势。

一批集技术培训、单品研发、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复合型电商产业园在安溪蓬勃绽放。其中,安溪电商产业园尤为引人瞩目。这个产业园可不一般,它不仅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施,为入驻的企业和创业者们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工作环境。园区还拥有一支专业的导师团队,为入驻的企业和创业者们提供从店铺开设、运营到售后的全流程贴心指导,事无巨细,关怀备至。

和平百茶就是在安溪电商产业园中崛起的一个典型范例。想当初,和平百茶只是一家普普通通的传统小型茶企,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问题,比如销售渠道狭窄得如同羊肠小道,品牌知名度低得如同默默无闻的小草。经过前几年的发展,和平百茶产业版图迅速扩张。而自从入驻电商产业园后,和平百茶的电商业务销售额实现了令人咋舌的几何级增长。据了解,产业园为入驻企业提供了全方位无微不至的支持。产业园组织的技术培训、孵化,让学员迅速熟练掌握了电商运营的精妙技巧,学会了巧妙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广泛推广,以人才培养为安溪茶叶电商企业持续输入新鲜血液。在单品研发方面,电商园邀请专家讲座,他们根据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洞察和数据分析,帮助企业开发出了一系列适合线上销售的特色茶品。比如,方便携带的小包装茶,就像贴心的小伙伴,随时陪伴在消费者身边;还有适合年轻人口味的花果茶等,如同青春的旋律,充满活力与激情。同时,产业园完善的仓储物流体系确保产品能够及时、准确地送达消费者手中,大大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让消费者们赞不绝口。

凭借着人才和渠道的双重优势,安溪开发的茶叶单品数量超过10万个,涵盖了六大茶类,形成了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过程中,安溪的电商企业们不断开拓创新,各显神通。以裕园茶业为例,他们深入研究消费者千变万化的需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以及各种不同的消费场景,精心开发出一系列个性化的茶叶产品。比如,为忙碌的上班族们贴心推出便捷冲泡型茶叶,在紧张的工作间隙为他们带来片刻的宁静与享受;为老年人用心打造的养生茶等,呵护着长辈们的健康。这些丰富多样、别具一格的单品,如同百花齐放,满足了市场多元化的需求,赢得了消费者们的由衷青睐。2023年,安溪的电商销售额超过百亿元,占据全国茶叶电商销售额的四分之一,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最大的县域茶叶电商基地。

安溪茶叶的线下传统销售渠道同样出彩。在全国范围内,有30万安溪籍营销人员活跃在茶叶市场的一线,他们凭借着对茶叶深入骨髓的了解和出色非凡的销售技巧,将安溪茶叶推向了更广阔的天地。此外,4万多家茶叶实体店和两万多家网店共同编织了一张庞大的销售网络,将安溪茶叶的芬芳传递到各地。

如今,安溪掌控着50%以上的营销渠道,每年从这里售出各大品类茶叶近30万吨,这一数量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十分之一,稳居县域交易量全国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百茶贸易之都。八马、华祥苑等一批龙头茶企和知名品牌也在这个波澜壮阔的过程中脱颖而出。八马茶业通过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精心塑造品牌形象,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众多连锁店,其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华祥苑则注重茶文化的传播,通过举办一场又一场精彩纷呈的茶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安溪茶叶。

安溪在茶叶营销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助推全国其他产茶区茶叶的销售,让百茶的香气如同美妙的音符,飘向广袤时空,陶醉每一个爱茶之人。

4

科技驱动引领产业转型

安溪凭借先进的检测技术、天空地一体化数字技术以及与科研院校的合作等科技力量,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全国茶叶科技示范县。

科技赋能是安溪茶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创新力。安溪拥有两个国家级茶叶检验检测中心,这为保障茶叶的品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检测中心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他们对茶叶的成分、农残、重金属等指标进行严格检测,确保每一批茶叶都符合高质量标准。安溪还有两个电子科技园区,它们聚焦于茶叶相关的科技创新与应用。此外,安溪还拥有三个国字号科技平台,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军民融合技术在安溪的茶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比如引入福建司雷植保。司雷植保智能虫害防治系统主要通过视觉、听觉通道干扰和破坏雌雄虫之间的信息链,使害虫失去寻找对方的定向能力,从而阻断交配繁殖,降低田间次代害虫的虫口数量。过去,一些茶园常遭受虫害侵袭,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而使用化学农药又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农残问题。司雷的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在不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有效控制虫害,保障茶叶的绿色、安全。同时,司雷系统在田间的设备还可采集运行数据、环境数据、虫情数据等,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帮助茶农了解植物生长规律、预测虫情爆发周期。目前,这一系统已为近3万亩茶田提供了绿色、安全的全程智能植保方案和服务。该技术的应用不仅体现了军民融合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成功转化和应用,也推动了安溪茶产业向更加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转型升级。

天空地一体化数字技术也为安溪的茶产业保驾护航。安溪铁观音1号和2号卫星成功发射,实现了对茶园的全方位监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茶园的土壤湿度、温度、茶树生长状况等信息,为茶园的精准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比如,在前年干旱季节,卫星监测到某片茶园土壤缺水严重,茶农及时收到预警并采取灌溉措施,避免了茶树因缺水而受损。

同时,安溪积极与中国科学院、中茶所、福建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成立了由刘仲华院士领衔的中国乌龙茶产业研究院。该研究院针对安溪茶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安溪还在全国率先举办茶科技创新大赛,参赛者们带着各自独特的创新理念和技术成果亮相。有的展示了智能化的茶叶种植管理系统,能够精准监测茶园的环境参数,实现科学化种植;有的带来了新型的茶叶加工设备,有效提升茶叶品质和生产效率;还有的推出了创新性的茶叶营销模式,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拓宽销售渠道。这些充满创意的项目不仅为安溪茶产业注入了新活力,也促进了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大赛激发了人们对茶产业创新的热情,推动了科技与传统茶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这个平台,安溪茶产业不断挖掘新的发展潜力,为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和更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是由于这些科技力量的加持,安溪茶产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被评为全国茶叶科技示范县。

5

茶文化融合

安溪发展密码

安溪茶文化底蕴深厚,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焕发活力。从悠久的历史到如今的茶旅融合、茶王赛、大师工作室以及茶艺表演,安溪茶文化正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安溪,这片被茶香深深浸润的神奇土地,其茶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息。自宋元时期开始,安溪茶便踏上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漫漫征程,远播至世界各地。在遥远的欧洲,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家,“茶”字的发音至今仍与闽南语中的“茶”字相同。这一奇妙的语言现象,恰似历史的深情回响,默默地见证着安溪茶往昔的辉煌。有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茶文化研究者马里奥,怀着对茶文化的热忱,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中意茶文化交流的历史。他发现,早在数百年前,安溪茶借由海上丝绸之路抵达意大利后,立刻受到当地贵族的喜爱。直至今日,在意大利的一些古老图书馆中,仍存有关于安溪茶的珍贵记载,那泛黄的书页仿佛轻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2022年,安溪铁观音被联合国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等殊荣在茶界实属难得。

茶旅融合在安溪蓬勃发展,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与活力。每年多达120万人次的游客被吸引而来,纷纷踏入这片美丽的茶乡打卡留念。安溪的茶乡风光如画,翠绿的茶园连绵起伏,宛如大地的绿色波涛,美不胜收。在这里,游客能够漫步于茶园小径,呼吸清新茶香,感受大自然的宁静美好,还能亲手采摘鲜嫩茶叶,体验劳作之乐,更有机会参观传统的茶叶制作工坊,观看制茶师傅的精湛手艺,了解茶叶从鲜叶到成品的奇妙转变过程。此外,当地精心打造了一系列以茶为主题的特色民宿和餐厅,让游客在品味茶香的同时,享受舒适的住宿和美味的茶餐。茶旅融合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也促进了茶叶的销售和茶文化的传播,使得安溪的茶产业与旅游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安溪积极举办茶王赛,为茶农和茶商搭建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同时,创建大师工作室,守护技艺传承,将中国茶的工艺之美推向了极致。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魏月德的工作室里,大师悉心教导年轻学徒,毫无保留地传授宝贵经验和精湛技艺。学徒黄清平、刘敏珍等在大师的指导下,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熟练掌握了制茶工艺,成为行业新秀。

由颗粒状铁观音泡饮方式衍生出来的茶艺表演,已成为一种独特且魅力非凡的茶道文化。它不仅在国内备受尊崇,在大国茶叙外交的舞台上更是频频亮相。在庄重且温馨的外交场合中,铁观音的茶艺表演凭借优雅、精湛的技艺吸引着各国嘉宾的目光。茶艺师们身着典雅服饰,手法娴熟轻盈,每一个动作都充满艺术韵味。注水、冲泡、闻香、品味,动作行云流水,将铁观音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绝非一场简单的泡茶表演,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呈现,传递着中华民族对和谐、宁静、美好的向往与追求。通过这样的茶艺表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彰显了大国风范和坚定的文化自信,让各国友人在品味茶香的同时,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安溪茶文化的辉煌篇章仍在续写,其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它将带着历史的厚重、现代的创新,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志明表示,安溪现在已经基本形成茶园基础管理扎实、产业链条完整、产业配套齐全、茶叶电商发达、销售渠道畅通的产业发展态势。“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三茶’统筹的发展理念,在安溪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加强茶机械、茶包装、茶器具、茶物流、茶人才、茶文旅等配套建设,创造更加优化、更有活力的营商环境,把安溪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茶叶集散加工中心。”

--> 2024-07-05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89224.html 1 安溪:从“铁观音故乡”到“百茶贸易之都”的华丽转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