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到闽南沿海旅游的人们,常会念叨一句话:“一来游玩,二来吃小管。”小管,作为闽南夏天标志性的海鲜之一,就如同一道旅途中令人惊艳的景色,不仅本地人爱不释“口”,也让八方游客一尝就难以忘怀。就像我平时与家人聚餐或是招待友人时,点菜就必定要选择油焖小管或白灼小管,这些菜既能让亲朋吃得眉开眼笑,我自己更是百吃不腻。
闽南地区不仅美景众多,美食更是琳琅满目,譬如丰富的海产品,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每到夏天的清晨,我经常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进水产品市场购买小管,这种泉州人习惯叫做“小管”的海鲜,其实就是“迷你版”的鱿鱼。盛夏时节捕捞上岸的小管又多又肥,这时的小管销量也会暴增数倍。在水产品市场中,顾客聚集最多的地方就是售卖小管的摊位,那热闹的买卖场景宛如一场戏剧的高潮片段,这也成了闽南沿海的一道独特景观。
小管的外形酷似小火箭,呈管状,因其长度较短,用“小管”来命名的确恰到好处。说来也怪,小管虽不是闽南地区独有的,但是不少老饕认为这里的小管最是鲜美可口。闽南与粤东交汇的海域,饵料丰富,海水清澈且少有污染,特别适合小管栖息与繁衍,因此这里出产的小管品质也优于其他地方,当中以“钓捕小管”和“照火小管”的品质最为上乘。由于小管具有趋光性,渔民们会根据这一特点,在夜间将小管引诱到强光灯下的海底,然后用网将其捞上岸,“灯捕小管”之名便由此而来,这也是泉州人俗称的“照火小管”。若是夏夜到闽南地区的海湾漫步,偶尔就能看到海上停泊着一艘艘“照小管”的渔船,灯光璀璨,与天幕的星河交相辉映,不少游客将这个场景形容为“海湾夜夜是元宵”。
熟悉“鱼性”的渔民们深知,小管的品质有分优劣,因此他们通常对拖网捕捞的小管兴致不高,但是对灯光诱捕的“照火小管”情有独钟。瞧,那一只只来自“水晶宫”的娇嫩小管,刚上水时活蹦乱跳,浑身呈半透明状,身上布满发光体,一闪一闪的,仿佛在勾魂摄魄,引人食指大动。我猜或许这就是不少美食家偏爱“照火小管”的原因,毕竟品尝过众多美食的他们,味蕾有时比一些尖端检测仪器还要灵敏,自然不会错过这种小管的美妙滋味。我有时不禁遐想,倘若天上真有神仙,必定会嗅到闽南人烧烤、油焖或清蒸小管的诱人香气,这种人间美味估计也能让神仙们垂涎欲滴,萌生思凡之心。
前些天,我在城外的海边散步,趁着附近的渔民休息之际,向他们请教了一些海边人吃小管的方式。听说在众多小管的烹饪方法中,以白灼最为快捷。这种烹法并不难,只需将小管洗净后,沥干水分,保留其内脏,特别是得把墨囊留住。等锅里的水烧开,放入小管汆烫一下,捞出滤水后就可以装盘上桌。食用时,在小管的尾部咬一小口,抽出里头如塑料的“骨片”,再依照个人喜好,蘸醋和酱油,或者是搭配蒜蓉一起吃,仅是这种简单的吃法,就能尝到小管的原汁原味。
小管肚里的墨囊所含的汁液,看起来不太美观,入口后常会让人的唇齿变黑。不过即便如此,连带墨囊一起吃的小管,滋味却是极其鲜美。听说吃小管时有没有去掉墨囊,还可以用来判断是否为沿海而居的本地人。
聊天时,渔民朋友还说起一个“老典故”,相传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些闽南渔民的家庭生活拮据,因为没钱买墨汁,无论是平日孩子们练字,还是过年时家里写对联,不少人都会就地取材,直接从小管的墨囊中提取汁液来充当墨水,既省钱又实用。当然,关于小管的话题远不止这些,我所写的不过是一幅粗略的大写意画罢了,与之有关的趣事,值得再去挖掘,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