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7月10日

凉凉的竹床 凉凉的夏

□吴 建

(CFP 图)

竹床,是旧时闽南城乡夏日消暑纳凉的“神器”之一。故园多竹林,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一片竹园。一年四季,翠竹摇曳,绿意盈盈,真可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当然,本地的长竹并不是为了观赏,主要是用来编制各种各样的竹器,比如竹篮、竹箩、竹筐、竹椅等。这些竹制的器具,不仅美观大方,也轻巧耐用,很受本地人的喜爱。

闽南人将做竹器的手艺人称为“篾匠”,竹大多要削成薄薄的篾才可制作各种竹器,故“篾匠”的称谓是非常准确的。印象中,我的五叔是村里做竹器的高手,他做的竹床端方四正,光滑结实。我家就曾请他制作了一大一小的两张竹床,它们的床面被压得平整扎实,严丝合缝,摸上去很光滑,没有一点儿毛刺,人躺在上面感觉清爽又舒适。

儿时的夏天,总是出奇的炎热。此时闲置在家中某个角落的竹床,便有了用武之地。“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汪曾祺先生的《乘凉》一文中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竹床上纳凉的场景。在我的记忆里,儿时一到夏日,每次吃过晚饭,家中就会点燃蚊香,让弥漫的烟气驱走肆虐的蚊虫。简单地冲个凉水澡,父亲便把竹床搬到院子里,母亲则将打来的井水泼洒在竹床上,再用抹布擦拭干净。我和哥哥姐姐们总是等不得水风干,一出屋就迫不及待地爬上竹床。细嫩的肌肤接触到还湿漉漉的竹板,凉意一下就沁入皮肤,体温随之陡然下降,我有时忍不住就会大声嚷嚷道:“好凉快啊!”阿公阿嬷总是慢悠悠地走到竹床边,坐下后也不急着躺下,只是悠哉地摇着手里的蒲扇。

村口的榕树下是夏夜纳凉的最佳去处。这里地面平坦,又紧邻村里的大池塘,晚风掠过水面带来丝丝凉意,很快就消弭了暑气,劳作了一天的大人们,尤为青睐这块乘凉的风水宝地。一到傍晚时分,不少大人安顿好了家中老小,便纷纷手持大蒲扇,肩扛竹床,赶到榕树下安营扎寨,他们或坐或卧,谈天说地,各种趣闻琐事就在叽叽呱呱的闲聊中传播开来。耐不住寂寞的孩子们经常从家里跑出来,加入这场树下的纳凉盛会。可孩子们对大人们谈论的事情不感兴趣,于是都爬到自家的竹床上玩耍,有的左右摇晃,有的跳来蹦去,弄得竹床咯吱作响,最后免不了招来大人们的呵斥。被赶下竹床的孩子们或是聚在一起玩捉迷藏,或是结伴去追赶在池塘上、芦苇丛中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夜深了,暑气逐渐褪散,漆黑的天空中,偶尔会有几颗星星“跑”出来偷窥乘凉的人们,此时的大地犹如笼罩着一层薄纱,不远处的树林和房屋依稀可见,池塘边不时传来阵阵的蛙鸣,还有鱼儿偶尔跃出水面发出的轻响。树下的大人们似乎聊累了,谈笑声渐渐淡去,孩子们也玩累了,三三两两地跑回来。有的大人领着孩子回家睡觉,有些贪凉的人则继续待在树下过夜。此时老人们早已回屋,院子里的竹床上,通常只剩下孩子们伴着虫吟声入眠,偶尔能听到呓语声声。一些睡不着的孩子,比如我,这时就躺在竹床上遥望天上的月亮和繁星,让心思随着飞舞的流萤一起飘向远方。

一张轻巧的竹床身负重荷,承载着一家人消暑纳凉的重任,随着时间推移,它逐渐从最初的翠绿色变成了朱红色。虽然不断地“老去”,但是竹床的质地会愈加水滑光洁,躺在上面感觉更是越发凉爽。等炎夏过去,大人们就会把竹床擦洗得干干净净,然后重新放到房间的一个角落,或是高悬于衣橱的最顶端。之后趁着农闲的时候,还得把竹床搬出来晒一晒,防止蛀虫啃噬,避免它被潮气腐蚀。

现在,随着电风扇、空调等散热电器的普及,竹床似乎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或被束之高阁,或是被丢弃。但在我心中,竹床却是难以割舍的一个老物件,因为有了它,过去漫长的夏日不会感觉难熬,无数美好的时光也因它而留在了童年的记忆里,那些与竹床相伴的岁月,就算时隔多年再想起,依然是那么的幸福绵长。

--> 2024-07-10 □吴 建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0024.html 1 凉凉的竹床 凉凉的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