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经济循环格局深度调整。在经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泉州万亿经济航母如何在新常态下保持发展优势、迸发内生动力、释放澎湃动能?
“坚持把服务好本地制造业企业增资扩产作为最大的招商。”泉州市委、市政府目标明确、方向清晰。纲举目张、执本末从。泉州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一项项增资扩产扶持政策落地生根、一场场政企早午晚餐会接续举办、一批批政策工具箱持续完善、一个个审批流程刷新速度……
善作为,方可稳前行。今年以来,这座坚守实业的城市喜报连连:5月,2024年度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名单“落靴”,泉州成为全国首批20个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地级市(计划单列市除外);今年前5个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增速21.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其中技改投资增速38.8%,居全省首位;6月,2024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名单出炉,泉州“榜上有名”。 □融媒体记者 黄文珍
育沃土 服务前置平台支撑 破困境解难题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增资扩产是企业做优做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产业集群抗风险能力,确保产业链健全稳定、健康发展的“利器”。如何为企业增产能、扩规模、做大做强安上“助推器”?泉州用“精准施策、精细服务”作答,助力产业打通增资扩产“任督二脉”。
“建议探索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产业人才,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当前外贸企业出口压力大,希望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在全市各地举办的一场场政企早午晚餐会(制造业龙头企业增资扩产专场)上,政企面对面交流互动、答疑释惑、破解痛点堵点的情景持续上演,涵盖用地用电用气要素保障、惠企政策、用才用工保障、人才子女就学、投融资需求、行政许可审批等。这些年来,泉州通过领导挂钩重点企业、局长走流程走基层、万名干部进万企等活动,从“撒胡椒面”式服务向“精准滴灌”式服务转变。
项目推进遇到难题如何破?泉州建立增资扩产项目调度机制,县级实行“每周一走到、每旬一调度”,精准对接服务企业,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市级实行“旬会商、月调度”和“紧急事项即时调度”相结合,及时调度县级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今年共协调解决增资扩产问题47项。福建群峰机械有限公司实施年产35台智能化砌块成型设备扩建项目,市工信局密切跟踪白名单项目审核进度,加快审批流程,助力企业申报泉州市创新基金。福建泉州市嘉隆模具有限公司2#、3#厂房建设项目因厂房生产线扩建容积率问题迟迟未能动工,台商区相关部门对接市行政服务中心规划审批部门,目前已完成该项目容积率及总平面方案批复。
抓住项目“牛鼻子”,上下合力推动增资扩产项目“吐穗扬花”。近日,我市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试运营。借力AI技术赋能,平台打通信息壁垒,从微观上做好工业项目相关联的每个环节,宏观上形成良性循环,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平台具有全流程管理、全过程预警、全进程智能功能。”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项目签约开始,平台聚焦关键环节,形成可直观展示、可客观量化的项目资源要素全景图谱;同时,对项目各阶段进展进行实时跟踪,按照“红、橙、绿”三色管理,分阶段、行业、县域,形成预警信息;此外,借助AI智能,形成行业或区域要素供给、投产进度、投资进度等各环节平均时限数据。
今年以来,泉州组织实施工业投资项目1105项,其中亿元以上增资扩产项目492个,年度计划投资68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