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7月15日

积分兑换商品反而更贵?

消费陷阱几时休!

□廖卫芳

近日,江苏省消保委组织体验人员针对积分兑换消费进行调查,发现在一些积分商城中,积分换购产品价格虚高,消费者使用积分兑换商品反而更贵。而且,积分兑换消费还存在可兑产品少、产品质量欠佳、七天无理由退货难等问题。(7月10日《工人日报》)

不少商家为了鼓励消费、刺激消费,纷纷推行“积分兑换制”的营销模式。此举不仅让商家达到商品促销的目的,也让消费者从中得到一定的优惠,是一种双赢的营销模式。

按说,以积分兑换的产品,也应该有质量保证、价格合理、可无理由退货。但事实上,很多消费者却遭遇积分兑换产品价格虚高、可兑产品少、产品质量欠佳、七天无理由退货难等问题。

以价格为例。比如,“540积分+39.6元”可兑换一把天堂伞,但在天堂伞官方旗舰店同规格产品仅需36.99元;“4326积分+55.74元”可兑换某品牌5公斤装长粒香米,但在其他电商平台同款大米均价在50元左右……再以质量为例,体验人员通过某平台兑换了一款垃圾桶,但收到的产品关合开关不灵敏。在该产品评价中,也有消费者反映桶体薄、卡扣不匹配,品控存在问题。同时,体验人员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平台积分兑换不履行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定,规定非商品质量问题不予退换。这说明,积分兑换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消费陷阱。

笔者以为,防范积分兑换的消费陷阱,还需多管齐下。首先,商家应秉持“诚实守信”原则,既要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又要严格遵守兑换规则,确保产品质量过硬、价格合理,切忌反向“薅羊毛”。其次,平台要“严把关”。积分平台应建立完善清晰的兑换规则,设置合理的兑换价值体系,让消费者的积分使用物有所值,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同时应认真履行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定。

此外,监管部门要“严处罚”。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对商家利用积分兑换进行消费欺诈行为要“零容忍”,通过开罚单、列入“黑名单”、停业整顿,甚至从业禁止等多种处罚手段,倒逼其切实遵守积分兑换规则。消费者也要学会维权,在进行积分兑换时,要注意比较商品价格,收货后还要注意查看生产日期等重要信息。一旦遭遇消费欺诈,要坚决说“不”,积极向部门投诉举报。

相信只要商家诚实守信,平台严把关,监管部门严处罚,消费者敢于说“不”,就一定能有效防范积分兑换沦为消费陷阱,从而让“积分兑换制”真正成为一种多赢的营销模式。

--> 2024-07-15 □廖卫芳 积分兑换商品反而更贵?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0710.html 1 消费陷阱几时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