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火慢熬的面线糊是我小时候常吃的早点。那时的清晨,我常是被面线糊的香味唤醒的,即使睡眼惺忪,鼻子也能循着熟悉的味道,带着身体来到餐桌前。那碗喷香的面线糊是出自阿嬷之手,热气混杂着鲜香味扑面而来,琥珀色的汤汁间点缀着零星的葱花,软糯的面线在汤中若隐若现,用勺子一舀,还能看到不少软糯的卤味,丰富的滋味与香气会让我食指大动,只想赶紧大快朵颐。即使那时天天吃,带着阿嬷味道的面线糊,依旧让我百吃不厌。
长大后,离开老家外出求学,久未尝到面线糊,我就会分外想念。有一天实在想得厉害,我就去老城里走街串巷,终于在城中一隅寻得一家挂着“特色面线糊”招牌的小店。
在小店角落的一张桌子前坐下,我显得有些孤单。因为不是饭点,店里没有客人。等待了许久,老板才将面线糊端上桌,和我记忆里的不同,这碗面线糊的汤汁很清澈,添加的配料也不是卤味,而是炸鸡腿、肉丸、水饺等食物。我舀了一勺汤入口品尝,果然味道也与印象中的不一样,好像只是在水里撒了一些味精和食盐,几乎尝不出高汤和面线的味道。又耐着性子喝了几口,有些失望的我最终恹恹地放下了勺子,心里也愈加想念阿嬷做的面线糊。
终于迎来假期,回到老家的我再次尝到阿嬷亲手做的面线糊。汤还在锅里滚煮时,我就迫不及待地坐在餐桌前等候。等面线糊一端出来,顾不上烫嘴,我就急匆匆地拿起勺子开始品尝。当熟悉的味道又一次充满口腔,满足感也瞬间爆棚,就算吃得汗流浃背,我也毫不在意。
这碗“阿嬷牌”面线糊,色泽通透,汤汁浓稠,入口顺滑,糊而不烂。软滑的面线缠绕着虾米和卤料,所形成的鲜美滋味,入口后仿佛一下就唤醒了我那被各种调料麻痹的味蕾。虽然不似小吃店里给面线糊加入了各式各样的配料,但是这碗阿嬷做的面线糊,却多了一些让我难以言喻的滋味,我想那应该就是光阴和爱的味道。这碗看似普通的面线糊,里面不仅藏着阿嬷对我永恒不变的牵挂,还融入了我的不少童年记忆。
如今,对于即将奔赴求学新征途的我来说,那碗热气腾腾的面线糊,更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在我离家远行的时候,只要想起它的味道,就会感到窝心与温暖,因为它不仅有着家的味道,还带着一抹独属于泉州古城的美妙滋味。
(作者系泉州实验中学高三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