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那时文字所传达的浪漫和情意是现在无法比拟的。一封温暖的家书,又或是一封写满爱意的情书,往往足以支撑等不到的焦虑和久不见的思念,更能抹去盼不得的苦涩。如今,科技的发展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仅靠一块小小的屏幕就能跨越千万里的距离,虽然省去买墨水和信纸的钱,却无形中也淡化了厚重的心意。
不过,在我心中,11位电话号码却与6位邮政编码一样,既可以使得情意表达更加真切和动人,也能让人亲口传达无尽的思念与牵挂。
在我的儿时记忆里,比起书中的必背课文,更早被要求背诵的是家里人的手机号码。从幼儿园开始,父母总是隔三差五且不厌其烦地考我,是否能牢记他们的或是阿公阿嬷的电话号码。若是我能流利地背出,便可以得到表扬和零食奖励。但是如果我背号码时出现卡壳,就会被父母要求反复抄写那些由11个数字组成的号码,直至背得滚瓜烂熟。正因如此,那一串串数字就牢牢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如今依旧能随时脱口而出。
小时候,我总是黏着父母和阿公阿嬷,无论他们是外出上班,还是出门买菜,不过几个小时的功夫,我也要连打好几个电话给他们,一些单调的内容也总能说好久,但是最重要的内容还是希望他们能够快点回家陪我。长大后,智能手机上微信的聊天信息覆盖了旧手机里的电话记录,即使和长辈们打电话,我也是说几句就匆匆地结束通话。直到高考后我离开家,只身前往异地求学,才发现微信的聊天框早就无法满足我的表达欲和分享欲,也是从这时起,我又重新开始拨打那些烂熟于心的电话号码。相较于懂得用手机视频聊天的父母,现在的我更常给仍在用老人机的阿公阿嬷打电话,有时是分享自己的学校生活琐事,不论是开心的事还是难过的事,我总能娓娓道来,每次跟他们聊上好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多小时都不觉得烦。有时,我也跟阿公阿嬷讲在学校参加的活动,还会说自己学习时面临的难题与遇到的挑战,不时向他们请教,更能从这些通话中获得一些珍贵的人生经验。
后来,我才逐渐明白,家人的爱和手机里的通话记录,其实是可以给我带来无穷力量的。正如每当我处于犹豫与彷徨时,只要在宿舍走廊里,打一个电话给他们,那些烦恼与迷茫似乎就会很快地烟消云散。
现在,即使隔着千万里,我们仍旧可以在一块小小的手机显示屏里,通过微信或者短信传达感情,但是电话中那些带有真切情感的话语和声音却更加动人,它们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通过短短的11位数字让分隔两地的人们互诉衷肠。我想,就算在通讯如此便捷的时代,我们都别忘了那些爱我们和想我们的人,别忘了给他们抽空打一个电话,发一段语音,让藏在心底的牵挂与思念变成暖心的话语,真切地传递。
(作者系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2023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