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8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三届大会“创新药械出海新机制”分论坛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15—2019年期间,中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超过全球增速。中国在全球药械供应方面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政府支持和全球化趋势也为其出海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国际接轨的核心点是创新。世卫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在发言时提到,中国不断取得创新与发展,尤其在药械领域,很多的创新企业由此出海。如今中国在全球供应链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包括药物、疫苗、医疗器械等产品。
西南证券研报显示,2019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超过3.2万亿元,为国内5倍;成功出海后,主要医疗器械赛道的可及市场将扩大3-9倍。
随着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不断扩大和技术不断提高,中国创新药械公司出海具有广大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但如何更好地出海,企业还要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市场竞争情况等。
据相关企业人士介绍,只要产品够新,且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具有优势,企业在发达国家的准入没有太大的障碍,但由于监管不健全,产品进入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困难。
“了解、熟悉当地的政策尤为重要。”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毛化提到,企业国际化要制定针对性的策略,每个行业的国际化道路不一样。比如:疫苗和抗体完全不一样,创新药和器械完全不一样。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决定了国际化的路径完全不同。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医疗器械监管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王宝亭表示,国内企业要“走出去”,还需要在三个要素方面加强:首先,要关注产品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同时密切关注法规的变化;其次,要关注产品“走出去”的市场情况,包括当地市场的需求、市场的竞争趋势;此外,药械企业要组团合作,才能聚集力量,更好地开拓国外市场。(北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