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7月19日

杨梅核塞鼻孔,仿瓷沙堵耳朵……

谨防小玩意 危及儿童

塑料玩具、硬币、弹珠、磁珠……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小玩意儿,不知什么时候就可能成为健康隐患,通过嘴巴、鼻孔、耳道,进入孩子们的身体。

暑假来了,时常与各类异物近距离接触的耳鼻喉科医生给广大家长提个醒,务必收好家里易被孩子塞入耳道鼻腔及误吞的小物件、危险品,加强看护好孩子。同时要学会应急处置方法,万一危险发生,可以避免孩子受到更大的伤害。

□融媒体记者 苏凯芳 通讯员 何毓慧

接二连三

医生从患儿鼻腔耳道取出异物

16日上午,经过医生仔细检查,2岁的男童西西(化名)终于可以顺利出院了。他入院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一颗杨梅核。此前一晚,西西在家玩耍时,因为好奇将吃剩下的杨梅核塞进左侧鼻孔里。家人要制止时,已经来不及了,眼看无法取出,随即将其送往泉州市第一医院。接诊医生表示,对于配合度不高的幼童,如果强行取出异物,可能会因孩子乱动夹不紧,致使异物滑落后鼻孔至声门或气管,给孩子带来二次伤害。最终,医生在西西全麻状态下,取出了其鼻腔里的异物。

无独有偶,一样对小物品好奇不已的还有4岁的甜甜(化名)。7月14日晚上,甜甜一家前往泉州市区某游乐场玩耍。甜甜对装满一池子的五颜六色塑料仿瓷沙好奇不已。她随手捡起一粒紫色的颗粒,直接塞进了右耳道里。家人试图晃动孩子,让沙子自行掉落,但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家人只能求助于医院。

泉州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洪铭沿说,考虑患儿年龄尚小,配合度不高,最后,他也是在全麻状态下取出患儿的耳道异物。“说来也巧,在同一天,科室里又接诊了一名将仿瓷沙塞进耳朵的3岁小患儿。”洪铭沿说,孩子天性好奇,特别是低龄儿童喜好这种“体验”,他们想通过这种亲身的感受来认识世界,却又不知道这种体验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加强防范

家长要收好小物件看好孩子

泉州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林伟年介绍,耳鼻喉科急诊中,两三天就会遇到一起儿童异物相关疾病。除了平日里常见的鱼刺、骨头等异物卡喉,每到暑假寒假期间,鼻腔异物、耳道异物的接诊量会明显上升,来就诊的大都是2到4岁的儿童,5岁6岁的儿童也会遇到。

对此,林伟年提醒,假期里儿童意外事件高发,家长要注意防患于未然,家里的各种小物件要收好。小朋友的辨识能力有限,一些危险化学品不要放在孩子能接触到的地方,也不要装在饮料瓶里;尽量不要给孩子买带有磁性的益智类玩具;电动类玩具,尽量不要买孩子能拆装的电池款的,或者把电池盒封口封好;3岁以下的孩子不要喂花生、瓜子等坚果类食物。“孩子年纪小,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家长除了加强引导和教育,还是要多加注意,预防意外的发生。”

如果发现孩子鼻塞、鼻出血、鼻腔出现异味臭味等情况,家长可查看孩子鼻腔内是否有异物。如果是耳道内有异物,一旦异物抵达耳道深处与鼓膜相邻处,会导致疼、痒等不舒服的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外耳道炎、外耳道血肿或鼓膜穿孔。如果孩子鼻腔、耳道进异物,家长不要慌张,也不要贸然自行处理,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取出,避免自行取出时不慎损伤患儿,或将异物越推越深,给异物取出造成更大的困难。

--> 2024-07-19 杨梅核塞鼻孔,仿瓷沙堵耳朵……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1522.html 1 谨防小玩意 危及儿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