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亿万人民提供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是一道世界性难题。让基层群众就近看上病、看好病,是中国深化医改的一道必答题。
2023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通知》,作出新部署,以深化城市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工作,进一步解决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瓶颈问题。
如何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沉”下去,让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有效“联”起来?从开展医联体建设,到推进县域医共体,国家有关部门开出一系列“药方”: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开展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
国家卫生健康委的信息显示,我国已在81个城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在全国县级层面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支持建设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11000个。全国多地在实践中拓展、丰富三明医改的内涵,因地制宜推广医改新经验。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对我国县域医疗卫生体系的系统重塑。按照指导意见,到2025年底,力争90%以上的县市基本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