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7月23日

流光不掩刺桐韵 千年文脉最闽南

闽南文化保护传承中的“鲤承文化”实践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闽南文化的萌芽、塑形、鼎盛、传播,历经了千年的时光,泉州古城是世界闽南文化的发祥地、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在古城范围内,多元文化的宝藏俯拾皆是。近年来,鲤城高度重视闽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发扬闽南文化聚集地的优势,以闽南语保护传承为抓手,以世遗泉州古城为文化空间载体,以民间交往和社会交流为重点,打造“鲤承文化”品牌。

创新保护传承路径

守护闽南文化根脉

闽南方言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是历史最悠久、对接古汉语变化最小的汉语方言,也是闽南文化的根基。但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代际更迭、人口流动加快,闽南方言面临着弱化和教育断层的挑战。

鲤城区创新构建起闽南语保护传承的“七个一”体系,涵盖了机制、平台、队伍、场所、内容等核心要素,包括线上闽南语语音词典、涵盖幼儿园和中小学的闽南语校本教材、“泉腔鲤音”闽南语公益自学平台、闽南语研究会、“福娃乡音”线下方言角、“泉音有鲤”培训班,以及一系列宣传、恢复、巩固闽南语学习生态和使用生态的活动。

其中,“福娃乡音·泉腔鲤音”闽南语公益自学平台是闽南语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要部分。线上依托微信小程序,分设多元课程、互动体验、语音词典等三大模块,集“情感、德育、传承、展示、共享”等五大功能性于一体。搭建起一个系统化、数字化的闽南语学习平台。接下来,鲤城还将组织开展闽南语师资培训班,并在2024年秋季启动幼儿园的闽南语实验教学,进一步推动闽南语进校园,全方位推动闽南语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构建推广交流阵地

高扬闽南文化旗帜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闽南文化的传承弘扬离不开交流和传播,新时代、新形势下,鲤城多措并举,充分用好融媒传播手段,以系列活动为抓手,打造优质内容、提增传播频次,让闽南文化“润物无声”,有效构建起文化交流推广体系。

今年,鲤城区策划“花开刺桐城”闽南文化丝路行系列活动,生成包括非遗韵、声画美、文脉长、烟火味、融媒行五大系列近40项活动,4月18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顺利举行,现场同步启动闽台青狮文化展演、福建南北划拳展演赛等子项目,吸引市民游客关注参与,展示鲤城推动“跨域”交流、古城开门迎客的积极作为和浓厚氛围。

线下活动丰富多彩,线上传播有声有色。二月二龙抬头“理发”、清明时节吃“润饼菜”……鲤城区策划制作“《乡土·乡音·乡愁》——世遗泉州的口述历史”系列短视频,专访闽南文化的亲历者或传承者,用乡音在乡土记录乡愁;推出“寻宝刺桐城”线上短视频讲解比赛和展播活动,旨在进一步发掘古城宝藏,用丰富的视角记录、探寻、展示古城魅力。并开设“市井十洲人”“南腔北调讲泉州”和“三浦并臻”栏目,由外国人用泉州话和新泉州人用家乡话的方式推介泉州文化、闽南文化。

打造展示平台载体

体验闽南文化魅力

近年来,鲤城创新思路,以改造提升的历史文化建筑为载体,通过闲置盘活、低效利用、资源转化等方式,植入闽南文化内涵,力促空间载体提档升级,为“古早味”融入“新业态”;同时,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创新线上平台,集纳闽南文化空间载体信息,吸引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

鲤城区活化利用苏廷玉故居、庄正故居、后城140号、锡兰侨民旧居等历史文化建筑,打造展览展示空间;建设集专业展览、文艺交流、创作研讨于一体的公益性艺术馆——刺桐艺术馆,不定时举办书画展览、非遗演出、文化座谈等各类活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鲤城还创新打造“刺桐博物之城”小程序,充分挖掘文化空间载体,融合藏品展览、体验研学、文创设计等资源,打造“刺桐博物之城”线上平台,目前小程序已集纳64家展馆,分设文史类、艺术类、科普类、文化街区、复合空间、各邑展馆等系列主题,打造“沉浸式”历史文化氛围。(李泽波)

--> 2024-07-23 闽南文化保护传承中的“鲤承文化”实践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2058.html 1 流光不掩刺桐韵 千年文脉最闽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