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给青年诗人的信》时,我感觉里尔克仿佛就站在了我的面前,跨越时间和空间,字里行间,流淌着关于写作、孤独、人生的箴言。
该书是德语诗人里尔克在1903年到1908年间写给青年写作者卡卜斯的书信集,由我国著名诗人冯至翻译,并附有里尔克诗作、演讲及冯至的评论,字数不多,轻便易读,却是情深意切,旨意广博。
写作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途中会遇见明媚的风景,也时常会遭遇荆棘与险境。那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和一条条深不见底的江河,让这趟旅程困难重重的同时,也会惊喜不断,有灵感乍现的狂喜,有顺利抵达彼岸的畅快,也有回首往事的释怀。但无可避免的是,这一路,始终都是在探索,并时常会深陷于迷茫之中。幸运的是,当我们阅读这一本《给青年诗人的信》时,亲昵的第二人称书信体,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卡卜斯,得以聆听伟大诗人的写作建议。
“你向外看,是你现在最不应该做的事。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这是一则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秘籍。曾几何时,我们总是向外寻求力量。当有文字得以发表时,我们的内心便获得了极大的满足,相反,则会感觉到空虚与无助。回想自己的写作路,就曾有这样一个阶段,苦于无处发表,进而怀疑自己,落入空虚的境地。这时,我们需要的便是走进自己的内心,探索写作的缘由是否源自于必然、自然和天然。“我必须写吗?”我们须得反复深挖这一问题的答案,直到我们可以肯定无疑地回答“我必须”时,再走进生活的最细微处,去建造独属于自己的时刻和空间。令人惊喜的是,在这本书信集里,里尔克不仅仅提出问题,还给出了方法论:“走向内心,探索你生活发源的深处,在它的发源处你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是不是‘必须’的创造。”
我们常说文学来源于生活,事实上,文学也就是生活的一种。于是我们时常抱怨,生活过于平凡与琐碎,无法进入写作视野,殊不知,平凡的并不是我们的经历,而是我们的认知。无论何种生活,都是写作的矿藏,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于是,里克尔便这样劝慰我们:“如果你觉得你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你不要抱怨它;还是怨你自己吧,怨你还不够做一个诗人来呼唤生活的宝藏。”甚至写什么和怎么写,里尔克都给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你要躲开那些普遍的题材,而归依于你自己日常生活呈现给你的事物;你描写你的悲哀与愿望,流逝的思想与对于某一种美的信念——用深幽、寂静、谦虚的真诚描写这一切,用你周围的事物、梦中的图影、回忆中的对象表现自己。”
除了写作建议,从这本书中,我们还能看出这位伟大诗人的阅读偏好,他十分钟爱丹麦诗人茵斯·彼得·雅阔布生的作品。与此同时,对于命运、孤独、艺术的看法和理念,在书中俯拾皆是。
回到写作的世界中,我想,我们还是要投入火热的生活,并诚恳地面对自我,因为“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我们怎样生活,都能不知不觉地为它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