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7月26日

当代纪念性公共艺术唤醒集体记忆

张润,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专任教师、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20世纪以来的艺术家从事公共空间创作的多样性经验,使公共空间中的创作者逐渐意识到,人类在生理、情感和精神空间中的存在与运动,与其多重感官的认知过程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人们体验作品的行为又揭示深入作品内部的观者与周围现实之间的深层联系,从气氛美学到知觉现象学,从场所氛围营造到身体感知记忆,参与其中而非静态旁观,才是观者获取多维度身体经验的关键之处,而以此为基点的空间设计也成为当代纪念性公共艺术构建情感链接,唤起集体记忆的方法所在。

从构词法的角度出发分析,“记”是言字旁,与记录,书写有关,而“忆”是竖心旁,与人的情感和心理活动相关。“记忆”二字所呈现出的,便是过去所发生之事由物质重组为精神的转换过程。作为与人类活动相伴相生的文化定向,记忆有着不可被忽视的历史性作用,集体记忆也成为文化学中的核心概念。这种重要性的体现,不仅是因为20世纪的现代化冲击所导致的人们与传统文化间的断裂,更是因为全球化浪潮对文化主题性的巨大影响。因此,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更加迫切地需要这种“记忆的唤起”。

记忆是一种社会行为,是立足当下对过去的重构,在现实的组织和群体当中发挥作用。而集体记忆则是某种抽象的聚合体,也是个人记忆最具公共性的部分,需要得到被界定群体的支持和共享。现象学中的“先验性”,强调人作为主体直接认知客体事物的能力,而非过分依赖间接的知识和经验。人们惯于将注意力集中在实体的、具有物理属性的事物上,却鲜少关注那些看似不确定、难以捉摸的元素,诸如记忆、艺术等。

事实上,我们更需要认识其在纷乱不清的词意背后所带有的象征意义。它们通过视觉符号得以展现,甚至有时能够脱离具体的形象,独立发挥作用,产生连接,营造出一种介于感知与被感知者之间的独特氛围。

记忆是一种恩赐,它试图捍卫过去,以便为现在和将来服务。在公共作品中,更多需要通过“不在场”的方式,来呈现和构建带有记忆性价值的场域和空间。

“集体记忆”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思考艺术作品如何在空间当中塑造并影响着记忆的构建,将帮助我们以全新视角重新认识和了解包括惠安石雕在内的产业,从而开辟出更多的实践可能性。

--> 2024-07-26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2578.html 1 当代纪念性公共艺术唤醒集体记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