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7月30日

九日山的地质之秘

九日山上随处可见碑刻(李雅真 摄)

九日山于世人眼中大名鼎鼎,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诗句。它既镂刻南渡晋人的足迹,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同时又是海丝文化的见证者。但是它还有不为世人所知神秘的另一面。在地质年代第四纪以前,泉州大地还沉睡在汪洋大海里。漫长的地质年代,第四纪地层逐渐形成,火山活动造就了海底群山。最后一次海退,八闽大地全部露出海平面,海底群山也就形成了高低错落、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山脉、小山和丘陵。九日名山正是在这个时期显露出来的。

九日山,位于泉州市西北侧,紧邻金溪,与金鸡山隔江相望,满山的岩基、岩盘和随处可见的滚石、孤石,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而这些杰作都源于神奇的造地运动。自古以来,这里是泉州府的祈风胜地,也是文人墨客的游赏之地,他们登山而咏,挥毫泼墨,留下无数墨宝。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岩台、崖壁和滚石呢,这除了粗粒花岗斑岩的特殊结构,还和大自然的构造运动、风霜雨雪、泉水和阳光息息相关。构造运动使岩石产生各种大小裂隙和破碎带,大气降水包括风霜雨雪和露水,不断渗入裂隙,在阳光和空气的作用下,岩石不断被风化,胶结物和长石不断变质,引起斑状的石英和硅化物不断脱落。整个山头的周边被剥落,形成崖壁;而山顶则形成大小各异的孤石,在下一次构造运动时,孤石不断滚落山下形成滚石,山顶则成了岩台。

初登九日山,便被那满山的石刻群所吸引,犹如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一段段古老的往事。这是古人智慧和情感的结晶,也是古人在历史长河中的足迹。正是由于山石秀丽,崖壁随处可见,粗粒的花岗斑岩又有利于雕刻,才能形成这么大规模的碑刻,且流传至今。沿山路拾级而上,碑刻随处可见,或诗或词,或赋或记,都是古人记录大事、铭刻祈风、游山玩水、抒发深情的大作。只是碑刻有些破损、有些脱落、有些模糊,还有些裂隙。听金牌讲解人介绍,更肯定了九日山是整个闽南地区文化、传统的起源。难怪此山虽不高,却是声名在外、闻名遐迩。

九日山的山顶有一座古老的寺庙,那是登山者都喜欢的地方,长时间的爬山,腰酸腿痛,口渴难耐,在这里正好可以歇歇脚、静静心、喝一下独特甘醇的茶水,才能更认真仔细地欣赏巅峰上的风景。这座寺庙地基是岩石、基础是岩石,柱还是岩石,既有雕梁画栋的雄伟壮丽,又有闽南古大厝的特色,其就地取材和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地质的构思,体现了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巧。

九日山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也在于它那种让人心静远思的力量,更在于它独特的岩石岩体、独特的地形地貌、独特的地质历史中风水和岩矿的撞击。在这里,你可以登山,可以看风光,可以研探石头,可以研究历史,也可以临摹碑刻;你可以放下世俗和烦恼,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宁静、净化和升华。

登高远望,群山拥抱,云蒸霞蔚,涛涛的晋江水向东奔流不息,犹如时代的长河,从古流到今,还将奔流到未来。遥想当年,文人士大夫们登临此山,祈风盛会、饮酒作诗、共赏风光。而如今,时代更迭,我们这一辈也将会成为历史,我们应该尽己所能,为这么美丽而有历史意义的风景、碑刻做点什么。让我们在欣赏这些崖壁碑刻、追溯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同时,不忘发展科技,不忘繁荣社会,不忘振兴民族,更不要忘了保护这些世界文化遗产。(林培贞)

--> 2024-07-30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3166.html 1 九日山的地质之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