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银发老人穿着一件灰白长衫,像从民国走来的老先生。二十五年前,毕业分配到德化杨梅乡,首次到云溪家访,村口一幕,给我恍如隔世之感。
确实,云溪不会让每一位造访者失望。村庄似乎被什么卡顿住了,在某个恰好的点上停下来,遗世而独立。
从公路拐过一条小桥,行走在石头铺成的古道上,一幅古老的田园画卷在眼前铺展。
青山围出成片良田,如此广袤的水田在山村并不多见,一座座古民居和老祠堂沉睡于田畴边,或山坡上。百年老建筑不下十座,鱼池楼、裕德堡、墘美堂、数云斋……规制宏大且完整。当地俗话说“云溪八百家,祖厝十八葩”,说的就是这回事。
在杨梅一待八年,云溪去过无数次,只此一次,我再也没遇见那位老先生。当时周末没回家,常去家访,曾问当地人,他们也说不清,现在想来,那位老者当时怕已年过古稀。
正月十五,常逢开学季,常有学生邀约我到云溪做客。当晚,家家户户门口挂上纸灯,气氛到位了。队伍从祖厝埔上堂出发,如长龙在山村游走。“风火轮”开路,两对花灯随后,两头纸狮被执在手上舞得虎虎生威,“走山鼓”紧随其后。而后才是主角“纸龙”,每户一人手执一节内点烛火的纸龙节,蜿蜒数里;“三通鼓”断后,最后才是闹元宵的人群。如此阵仗,恰似“真龙天子出巡”,为别处少见。置身人群,你将被队伍里花花绿绿的剪刻纸吸睛。仅“三通鼓”的鼓架就似一座古城,城门上头贴有“鱼跃龙门”,城门旁贴有纸刻对联,门前空地前立着一晃一晃的纸人,或千里走单骑,或姜太公钓鱼……耳熟能详的典故在上演。“十五打狮,十六迎灯”,队伍还是那个队伍,主角由“纸龙”变为“纸灯”,村人挥霍着张灯结彩的美好时光。
那些年,我受到云溪非遗的多重熏陶。以云溪为名的非遗项目有好几项,刻纸、纸狮、纸龙、红酒酿制……不一而足。好些旧时场景被保存下来,或从没变过。
后来,我调到城关工作,还不时往杨梅乡跑,往云溪村跑,毕竟杨梅就似我的第二故乡,云溪村叫人留恋。
有次到云溪闲逛,恰好刻纸老艺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有幸目睹云溪刻纸的制作流程。云溪村一年内有两个张灯结彩的节庆,一个是元宵,另一个为农历三月十五保生大帝诞辰。喜庆隆重的日子,离不开鲜艳色彩的渲染,也就离不开大红大紫刻纸的点缀。老人在红纸上勾画出图案,或花鸟虫鱼,或亭台轩榭,或对联字画。然后,平铺在垫板上,用刻刀一笔一画掏去主要线条,留下写意轮廓。这种阴刻手法,为云溪刻纸主要手法,不论什么手法,以白纸或黄纸打底的纸灯、纸狮、纸龙、三通鼓架,一贴上刻纸作品立马有了色彩,有了灵魂,有了烟火味。娴熟的刀法,古老的图案,艳丽的色彩,不禁令人啧啧称奇。年复一年,云溪人乐此不疲。
这么多年过去,那位穿长衫的先生怕早已作古。那件长衫之所以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更多的是一个意象——儒雅守旧,甚至轻微刻板——云溪一直不愿意脱下合身的长衫?
现在,偶尔带上家人到杨梅走走,中国传统村落加身的云溪越来越有看头了。当然,这种变化很缓很慢,需细看咀嚼。这样也好,脚步慢一点,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走起来更稳。云溪,没有大江大河,时光轻浅终把真善美沉淀。
乡村名片 云溪村
别称“横溪”,位于德化县杨梅乡北部。面积20.3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近1000人。村庄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郁。2019年6月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有7项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云溪刻纸和纸狮为市级名录。云溪刻纸以花鸟虫鱼、吉禽瑞兽等题材寄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纸狮,以竹、纸为主要材料,结合刻纸技艺,手执表演,别具一格。
投稿邮箱:meiyuxiangcun@qzwb.com(邮件主题请注明“‘美育乡村 以美润心’泉州乡村文化记忆主题征文比赛”,欢迎400万像素以上的配文照片、3分钟以内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