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7月31日

儿时的冰条

□叶苇航

(CFP 图)

五十多年前,城中的大街小巷,常能见到肩挂长筒罐子的小贩,他们走街串巷地摇着铃铛,一路叫卖着冰棒。在闽南地区,人们把这种冰棒叫作“霜条”或是“霜枝”,而泉州人更习惯称它为“冰条”。五颜六色的冰条,既好看又好吃,尤其是在炎夏,吃上一条,不仅甜了嘴巴,还凉爽了身子。

记忆里最常见的冰条,有芋儿霜、“旺来”霜、绿豆霜和红豆霜,它们一条售价3分钱,最贵的是牛奶霜,一条卖5分钱。过去冰条贩售的时间一般是在中午,每天午饭过后,街头巷尾就会出现不少背着桶,或是骑着自行车载着小箱子的卖冰条小贩。

当时家中的大人为了鼓励孩子们爱劳动、多劳动,时常拿冰条作为奖品。比如只要能完成刷碗、捡柴、挑水、洗地板等任务,孩子们就能得到三分钱或五分钱的奖励,乐滋滋地去买冰条吃了。

印象中我家附近的老街旁有两棵黄槿树,夏季树上会开满黄灿灿的花朵,而树下经常能碰到载着箱子来卖冰条的小贩,每当听到铃响,我就赶紧攥着钢镚出门。买冰条时,小贩一揭开箱盖,凉气就立刻扑面而来。等他撩开里头的一条毛巾,就能看到藏在箱底的冰条,一根根排列得整整齐齐。小贩抽出要卖的冰条后,总会马上盖上毛巾,迅速放下箱盖,动作十分利落,生怕外头的热气跑进箱子里。

冰条很容易融化,吃时要“趁热打铁”。虽然有时候我和四哥能同时得到奖励,但钱却仅够买一根冰条。为此,我们只能以“你咬一口,我吮一口”的方式分享冰条,压根顾不上这种吃法是否卫生。但是就算吃着“共享霜条”,我们的心情也是甜滋滋的。

那时买冰条的开支,在大人们看来,最好是家庭的“外来钱”,也就是我们这些少年郎自己去赚来的。比如捡破铜烂铁、积攒牙膏壳或是晒干鸡腱膜,再将这些东西拿去卖钱。在当时的孩子们眼中,能拿着这些钱去买冰条,是更理直气壮的,因为这是靠自己劳动换来的美食,不会给大人们带来经济负担。

老街旁的黄槿树下,有两块猪腰饼状的雕花石,过去一直是卖冰条小贩的“地盘”,每到盛夏时节,我和小伙伴们买完冰条也不急着走,经常坐在那些雕花石上,一边跟小贩“话仙”,一边吸溜着冰条。有时吃完冰条,我还会将掉落地上的黄槿花捡起来,放在手掌中,再用力一拍,听花朵发出一声闷响,再闻一闻满手的花香,那时觉得这样的日子,过得特别有意思。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虽然树下小贩摇铃吆喝的声音早已消失,但是那些远去的吃冰条岁月,却已经变成我童年的最美记忆,如今依旧留在我的脑海里,历久弥新。

--> 2024-07-31 □叶苇航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3329.html 1 儿时的冰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