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40多万元翻修楼房,却在整修完后以每年1元的价格租给村里使用。近期,在南安码头镇宫占村,一栋翻新洋楼成为村民们关注的焦点。这是一栋什么样的洋楼?为何每年租金只有1元?昨日,记者来到宫占村探访一番。
□融媒体记者 杨泳红 陈灵 文/图
闽南风格洋楼 多处完成翻新
上午10时,记者来到宫占村时看到,这是一栋融合闽南古厝建筑和西式风格的两层楼房。楼房带有一处护厝,二楼护栏上刻的“隆德居”为楼名。在屋外可以看到,屋瓦、庭院、外墙浮雕均有翻新痕迹。
走进屋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闽南建筑气息。一楼共有7间房,每间房用闽南清水砖砌成拱形门,房内铺着闽南红砖。房门上还写有奋发图强、勤俭持家、自力更生等标语。一旁的护厝同样由闽南清水砖砌成,护厝内有多间房,部分屋顶露天,采光效果较佳。护厝内还设有洗手池、盆栽等物。屋内多处可见翻新和重新粉刷的痕迹。二楼则更为宽阔,地面也铺着闽南红砖,两侧砌着清水砖。两侧的多间房已腾出备用。
“这栋楼在今年6月由屋主完成翻新,后由村里管理使用。”宫占村党总支书记高继业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将一楼用于村民开展南音活动,二楼留作备用,后续还将对该楼进行改造,增添更多功能。
支持盘活房屋 自掏腰包翻修
为何屋主会将这栋楼进行翻新并交由村里使用?高继业介绍,“隆德居”的屋主是本村村民戴凤河。他生于1957年,20世纪80年代远赴菲律宾打拼,后举家移居菲律宾,“隆德居”也随之闲置下来。
“这栋房子占地面积大且离村委会近,闲置下来很可惜。”他说,村里希望将其盘活,用于造福村民及开展乡村文化工作。去年年底,村里成立南音社时缺少场地,便与远在海外的戴凤河商议借用洋楼一事。“他听说后很赞同村里的计划,十分爽快地答应了。”戴凤河考虑到房屋老旧,不便村里后续开展乡村文化工作,就自掏腰包从今年3月开始对房屋进行翻新。
戴凤河请来施工团队清除了房屋周围的鸡鸭圈,翻修了屋前的庭院以及大门前两侧的浮雕,换掉了二楼的瓦片,并对屋内多处重新刷漆……历经3个月的翻修后,老旧的洋楼焕然一新。整个翻修过程中,戴凤河总计投入40多万元,其间还专门回国查看,确保工程质量。
心系故乡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装修完后,他本想直接提供给村里使用,但我们觉得还是以租借的形式比较合适。”高继业解释,为明确屋主所有权和村委会使用权,同时也为让使用过程更加合理合法,双方商议后,决定由村委会采用租借形式来使用这栋洋楼。戴凤河本就无意向村里收费,所以主动提出租金每年只需1元。“他很支持村里盘活这栋楼房,期望它能造福村民并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高继业说,村里计划将一楼的房间改造成侨史馆和邻里书屋、农耕文化展示区等功能区,还计划对房屋周围进行绿化、美化并修建围栏。
“他把房子提供给我们使用,还自己出钱装修。”戴凤河的善举赢得了不少村民的称赞。村民黄女士开心地说,得益于戴凤河的热心支持,现在大家唱南音时有了个好去处。房子后续再改造后,将更便于大家休闲和学习。
“1元钱的租金既是对家乡发展的支持,也是他们心系故乡的体现。”高继业说,戴凤河家族长期热心家乡公益,为村里的发展做出许多贡献,即便移居海外也多次为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捐款。他说,近年来,宫占村通过设立村规民约等方式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除了戴凤河,还有众多乡贤积极践行移风易俗,捐资家乡公益事业,助力家乡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