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8月02日

品瓷论艺 “白瓷之声”共鸣

一窑起,万物兴。“中国白·德化白瓷”国博雅集艺术鉴赏会上,国内业界研究德化白瓷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发出“白瓷之声”。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德化白瓷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德化白瓷是全球化贸易的历史见证者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姜波

通过水下考古和窑址发掘的成果,可以证实德化窑产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盛况,描绘早期全球化贸易兴起的历史轨迹。难能可贵的是,德化窑是一处活态遗产,时至今日仍生生不息。古有何朝宗,今有非遗传承人,德化白瓷兼具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活态遗产的属性,实属罕见。

■中国海关博物馆副馆长李海勇

海关与德化白瓷出口存在历史脉动。当年,德化瓷器凭借着有利的国际环境、地理条件和自身高超的工艺水平,很快就成为中国的一种外销瓷,并在此后的数百年间长盛不衰,名扬海外。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黄卫文

千年窑火未熄的德化窑是我国古代东南沿海地区著名的民间制瓷窑场之一,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明清之际的德化窑更以生产有着东方艺术美誉的白瓷塑像名满天下,德化窑白瓷塑像不仅广布民间及畅销海外,其精品还曾进入宫廷成为皇家佛堂内的供像。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传承有序的清宫旧藏德化窑白瓷塑像,是研究德化窑业生产极具价值和说服力的传世资料。

德化白瓷是中国故事讲述者

■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廖廷建

德化白瓷在世界文化传播与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体现出了艺术价值、文化传播与交流价值、经济价值等,并彰显中国文化自信。这些价值不仅为德化白瓷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品与征集部副主任蒋名未

德化白瓷有着很好的产业基础、广大的市场空间、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众多工美大师和非遗传承人。下一步,要充分利用上述优势,以产业发展带动继承创新,利用好“生产性保护”,实现德化瓷烧制技艺在发展中继承,继承中发展,让德化白瓷融入当代生活,服务人民,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德化白瓷具有中国美学的独特价值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文保修复师于风雷

德化白瓷的发展,不仅要结合传统的白瓷文化和白瓷艺术,而且要融入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德化白瓷的“留白”在中国美学具有独特价值,它并非单纯的虚无,而是如君子一般,用谦退的方式展现自身的美感。

■广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黄静

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明清德化白瓷约千余件(套),包括炉、杯、壶、文具、灯具、罐、瓶、塑像等等。德化窑的产品对明清时期的粤东潮州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及德化白瓷对欧洲白瓷业的影响,德化白瓷以其莹润的釉色、生动而朴实的造型和简洁温润的艺术特质而独具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焕

德化白瓷是有温度、有层次、不断变化发展的、多种多样的“白”;从明代的“象牙白”“猪油白”“天鹅绒白”到明末清初的“葱根白”,再到当代的“建白”“高白”瓷,伴随着技术进步,带来工艺革新。当代德化制瓷艺人通过学习和借鉴其他门类的长处,不断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式、新作品,如连德理大师利用薄胎技艺创作的《神话》,连紫华大师借用唐卡技术创造的极彩作品等。□融媒体记者 李菁 通讯员 林婉清 文/图

--> 2024-08-02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3705.html 1 品瓷论艺 “白瓷之声”共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