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有一滴水,从晋江汇入东海,流经南海,在维多利亚湾跃出水面,开出晶莹透亮的花。
我从晋江来,乘坐高铁,至西九龙,再转乘地铁,出红磡站后就像是海流裹挟着的一朵浪花,流向了香港理工大学。
这所大学的校园里,草坪就像是攒动着耀眼绿色的海浪,在明媚阳光的映衬下,从眼前铺开,仿佛一波又一波的海浪,不断涌向静谧的图书馆。
推开报告厅的大门,灯光照亮了一张张年轻的脸庞。这些学子来自香港和内地,有着相似的年龄。而来自不同地区的他们,此刻因为海丝文化主题活动而相聚一堂。
一位漂亮姐姐帮我化好了妆容。没错,我今天是来这里介绍泉州簪花的。我梳好头,戴上了传统的泉州簪花,还换上马面裙。我内心有些忐忑,毕竟这是我第一次正式担任小老师。更重要的是,我将把泉州的非遗文化介绍给香港高校的学子们。看着陆续进场的观众,我在心中默念:“加油!你一定行。”
“现在有请吴桐为我们介绍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簪花。”主持人的声音传来,我从容地走上舞台。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大学的讲台,也是首次登上国际交流的舞台。“大家好……”我一边讲解起簪花,一边望着观众席,一下就看到了妈妈,她向我投来的鼓励眼神,仿佛为我打了一剂强心剂,让我瞬间充满自信,侃侃而谈。
为了这次十分钟的讲解,我花了许多时间去熟悉讲稿和反复排练。但是此刻我觉得之前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我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簪花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让更多的人认识我的家乡泉州。
“我的讲解结束了,谢谢大家。”随着掌声响起,我的思绪被拉回到当下,一切都像预期的那样顺利。我鞠躬后走下台,妈妈走过来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夸奖说:“你太棒啦!”
回程的路上,我不断回想着此次的经历。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从晋江流入大海的那滴水,在维多利亚湾跃出水面,开出了一朵晶莹透亮的花。这次特别的经历不仅是对我勇气和能力的双重考验,也让我成功把泉州非遗簪花文化带到了香港,真是收获满满,意义非凡。
(作者系晋江市阳溪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