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8月06日

鲤城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打造宜居宜业高品质之城

“城,所以盛民也。”近年来,鲤城区在新时代城市现代化过程中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坚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向改革求突破、以创新促发展,围绕“产城人文安”发展思路,深入实施“活古城”“战江南”,努力营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城市空间。

践行为民理念

推动城市更新蝶变

城市更新是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改善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民生工程。鲤城区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定不移拓空间、强功能,聚力开展城市更新,赋能城市品质提档升级。

作为迄今为止古城范围内最大规模的房屋更新项目,红梅新村危旧房屋改造更新项目备受关注,群众呼声高。民之所向、政之所往,鲤城区高度重视,全区动员、上下同欲,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以旧换新”典范工程、民生样板工程。7月24日召开项目动员会,并迅速开展业务培训;26日指挥部挂牌,27日工作组入驻,27至30日入户宣传动员,31日启动预签约……项目推进如火如荼,再次彰显了鲤城的速度与温度。

“活古城”的同时,“战江南”号角持续奏响。江南新区是鲤城跨江发展的主阵地,近年来,鲤城全面吹响“战江南”号角,以繁荣、站前西、金鲤等三大片区为主战场,持续推进江南新区大片区开发、大配套建设、大招商支撑、大产业提升,医疗、交通、教育、商业等资源配套升级加速,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繁荣大道、田中安商房、通政中心小学田中校区等一批民生项目先后建成投用,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坚持问题导向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城市治理能力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一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鲤城区大胆创新求突破,探索“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社会治理模式,推动社会治理向数字化转型、网格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实现“全数据汇聚、全要素管控、全流程闭环、全领域治理”,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今年第3号台风“格美”带来大量风雨,对基础设施和民众生活产生较大影响。鲤城区社会治理联合指挥中心严阵以待、快速响应,充分发挥“一网统管”平台作用,通过指挥平台时刻关注风情、雨情、水情等信息并进行统一调度,统筹各类社会救援力量,预制好应急队伍、抢险位置,确保把专业的力量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同时,通过系统视频监控,实时巡查小渔船、地质灾害点、城区易涝点、景区等防汛、防台重点区域,联系网格员“点对点”“一对多”视频呼叫,统一下达指令,实现高效精准应对,全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除此之外,鲤城区还探索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破除多头执法、力量分散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天网+智慧平台+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的“四位一体”执法体系,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厚植生态底色

创建韧性绿色城市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即是时代之需,也是民心所向。鲤城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始终坚持融入生态绿色理念,多措并举,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让城市之美可感可及、宜游宜憩,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

鲤城区开展了池峰路东西路积水点整治和排洪渠清淤等工作,着力缓解积水问题。此外,鲤城区还着力推进乌石滞洪区工程建设,并计划在紫华路新增一处雨水泵站,以解决南环路与紫新路交叉口的雨水排放问题。同时,加快建设江滨南岸体育及配套工程建设运营一体化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堤内体育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堤外生态环境整治等,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晋江南岸城市形象,完善江南新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近年来,鲤城区率先在全市制定实施低碳社区评价标准,通过政府组织、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创建模式,初步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社区创建路径。从源头促进水质提质增效,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建立健全谁治理谁管理体系,严格保护水资源,加快修复水生态,大力治理水污染,持续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区、街道、社区三级全面建立林长制,持续开展古城植绿行动,因地制宜新建一批立体绿化和口袋公园,将盎然绿意“嵌入”古城肌理。

(李泽波)

--> 2024-08-06 鲤城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4530.html 1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打造宜居宜业高品质之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