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香港金融管理局6日发表的“虚拟银行”检讨报告,“虚拟银行”利用科技作为主导的创新银行业务模式,在香港市场得到广泛接受。
检讨结果显示,“虚拟银行”的发展已达到香港引入“虚拟银行”时的三项政策目标,即推动金融科技与创新、提供新的客户体验,以及促进普及金融。截至2023年底,“虚拟银行”存户达到220万名。市场对8间“虚拟银行”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反应理想。
业务及财务表现方面,“虚拟银行”在开业初期受新冠疫情影响,8间“虚拟银行”于2023年底均未实现盈利。然而,“虚拟银行”过去三年的业务录得适度增长,营运表现持续改善。从2021至2023财政年度,它们的整体营运收入增长7倍,净亏损收窄了15%。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表示,在“虚拟银行”和传统银行的多样化发展下,香港金融管理局认为目前虚拟银行牌照数量合适,现阶段没有必要在市场上引入更多新的“虚拟银行”参与者。
此外,香港金融管理局当天就“虚拟银行”易名为“数字银行”的建议,展开为期一个月公众咨询。
虚拟银行是指主要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形式的电子渠道而非实体分行提供零售银行服务的银行。有别于一般设有分行的传统银行,虚拟银行不设实体分行。虚拟银行一般由现有银行与其他公司合作开设,比如香港的SC Digital Solutions是由渣打香港、电讯盈科、香港电讯及携程金融合作创立。虚拟银行最主要的特点是把银行服务电子化,并透过互联网提供服务。(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