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持人:温文清
主持人:继“撞树”“葛优躺”之后,“公园养生族”们又有了新玩法。最近,上海等大城市多座公园出现了很多“晒背族”,草坪上、座椅上、栈道上不时见到他们的身影。然而,一些晒背者撩衣露背的行为也引发热议,让旁观者直呼“辣眼睛”。对此,您怎么看?
本期嘉宾:陈广江、许卫兵、丁慎毅
要有边界意识
□陈广江(职员)
这股“晒背风”之所以迅速席卷各大公园,一方面源于人们对传统养生理念的信奉,另一方面也是现代都市生活压力下的释放需求。然而,当个人养生需求与公共道德发生冲突时,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园本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它属于所有前来游玩的人们。在这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漫步、聊天、运动,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每个人都应当意识到,公园并非个人的私家花园,任何行为都应符合基本的文明规范和社会伦理。那些在公园里撩起衣物、几乎全裸晒背的做法,显然超出了公众接受的范围。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文明游园守则,也忽视了对他人的尊重。
作为市民,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边界意识与文明素养。在享受公共资源的同时,应考虑自身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无论是在公园里晒背还是进行其他活动,都应当保持适度与文明,避免给他人带来尴尬。
对于那些热衷晒背的朋友来说,不妨考虑采取更为恰当的方式。例如,在晒背时穿着适当的衣物,选择更加隐蔽的位置,或是寻找专门的晒背区域。公园管理方也可探索更加人性化、精细化的管理服务措施,比如分别开辟男女“晒背专区”,平衡不同人群的需求。“辣眼睛”的晒背现象,不仅拷问着公园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更拷问着部分市民的边界意识和文明意识。
应予宽容对待
□许卫兵(市民)
一些中老年人在三伏天成为“晒背族”,不足为怪。因为有些人受生活、工作环境及身体素质的影响,体内寒湿气比较重,比如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长期泡水里的游泳教练、居住在老城区阴暗潮湿一楼的老人等,他们畏寒怕冷,这时,利用三伏天晒晒后背,去除体内的寒湿气,有益于身体健康。
有的妇女因露出后背招来了一些非议,其实,后背并不是身体隐私处,而且在晒背时,她们也会遮挡胸部,保护隐私。在夏季,有些家长会带孩子到游泳馆学游泳,游泳时女士身体暴露得更多,如果公园露背就引起他人不适,那么对于泳池,不是连小孩子都不能去了?
除了养生作用外,晒背还表达了个人的自由和生活追求。悠闲自在地躺在碧绿的草坪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倾听树上时急时缓的蝉鸣,这种无忧无虑、亲近自然、放松自由的生活方式不正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吗?既然晒背有益于身体健康,为什么要羞羞答答地拒绝,而不是大大方方地接受?
每个新事物都代表一种新的理念和观点,它与传统理念会发生冲突和矛盾。但正是这种冲突,让我们深入思考,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过去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情侣之间拉手会被认为伤风败俗,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情侣之间拉手、亲吻已成为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而被人们认同。我们应该宽容对待“晒背族”,因为她们带来了自由、健康的生活态度,也让人们能够接受新的生活观念。
提升服务能力
□丁慎毅(媒体人)
从文明游园的角度说,公众不该在公园赤膊或暴露敏感部位;从科学养生的角度说,晒背固然对健康有所裨益,但盲目晒背或多或少会带来风险。
公园保安没有执法权,晒背族们赤膊或暴露敏感部位,保安不得不将“辣眼睛”的“晒友”围起来,为其充当“人肉屏风”。有些老人趴着晒,长时间不动,保安担心他们中暑,只好经常去问问,结果反被投诉骚扰。
针对“晒背”这一新现象,游园规则并没有相关条文禁止,在实际管理时面临“无据可依”的困境。但晒背的流行,一方面表明人们对中医药文化的进一步信任,一方面折射出人们对健康的更美好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园等景区对游客宜疏不宜堵。
就公园管理方而言,应做好规划和管理,诸如围栏的设置、保安的守护、晒背科普的宣传等。同时,不妨协调宣传部门、医院以及相关志愿者共同行动,发布城市“晒背地图”,让喜欢晒背的市民更加方便选择。
就市场主体而言,晒背者也是一股新的养生“顶流”,其中蕴含新的商机。商家可以为晒背族提供更好的收费服务,比如开辟专门的晒背养生场所,提供洗浴、按摩、就餐、娱乐等一条龙服务,在创新晒背服务场景上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