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8月09日

来去永宁城隍庙 拜谒忠肝义胆的文丞相

得益于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门楼两侧“雷厉”“风行”四个石刻大字,给人“看起来凸起、摸起来凹陷”的奇妙错觉。

永宁城隍庙大门口的马鞍石上刻有“靖国保民”字样

永宁城隍庙是石狮历史最悠久的城隍庙

永宁城隍庙前陈列着一门损毁的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古炮,是明清时期永宁百姓保境安民的历史见证。

各位看官,相信你们都记得那句慷慨激昂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没错,它就是“宋末三杰”之一的文天祥留下的千古名句。但你知道吗?永宁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不是别人,正是这位可钦可敬的“文丞相”文天祥。

石狮市共有四处城隍庙:永宁城隍庙、石狮城隍庙、墩上城隍庙、五权镇城隍宫。在这四座城隍庙中,永宁城隍庙是历史最悠久的祖庙。永宁城隍庙坐落于永宁古卫城中心偏南之地,为坐北朝南格局,也是南方城隍庙的标准“坐姿”。实际上古代城市有“因庙兴市”一说,庙宇香火越旺盛,带动的人流量就越多,城市也就愈发容易步向繁荣。所以城隍庙除了选址重要外,“择神”也尤为关键,因为在古人看来,城隍神的“庇佑力”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永宁卫城选择奉祀文天祥,可以说与文天祥这位南宋历史人物的独特魅力是分不开的。

文天祥,号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市青原区)人,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有文献称,文天祥生得相貌堂堂,身材魁伟,是古代标准美男子。他不仅样貌出众,还博学多识、才气冲天。宋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文天祥在参加殿试时,勇拔头筹,成了当科状元。

南宋末,临安被元兵攻破。文天祥与陆秀夫、张世杰一同招兵揽将,抗击蒙元。可惜转战数年后,文天祥于海丰五坡岭被俘。不久,南宋王朝经历崖山之殇,陆秀夫背着少帝跳海而亡。如墨海浪,吞噬忠臣赤心,南宋宣告灭亡。文天祥苦咽亡国之痛,写下了千古名篇《过零丁洋》,后又在狱中完成气壮山河的《正气歌》。至元十九年(1282年),誓不降元的文天祥在刑场从容就义,终年47岁。

世人以“一死成仁慷慨归”来形容文天祥之死。明初,永宁卫第一任指挥佥事洪海创建永宁城隍庙,因敬佩文天祥,而将其塑为城隍爷主祀于庙内。永宁城隍庙也成了永宁卫城最重要的附属建筑之一。

文天祥以忠义著称,而永宁卫城乃“英雄之城”,历代流传捍土卫民的故事。弘治十五年(1502年),永宁卫镇抚尤天爵率军民多次击退倭寇的轮番进攻。然而,援军迟迟未到,城中守军伤亡惨重,尤天爵率领残部坚持巷战,宁死不屈,最终血战殉国。除了长子在卫城沦陷前夜突出重围外,其余家属也为国捐躯;明朝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倭寇纠集大股兵力进攻永宁城。由于指挥同知杜钦爵和百姓日夜坚守,奋勇抵抗,倭寇未能攻入,因即退兵;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四月,倭寇进犯安平,又犯惠安、鸭山、南安、石笋桥、永宁城等地,军民奋勇反击方令倭寇撤退……类似战事,不胜枚举。永宁军民长期守护着古街老城,守护着这份安宁与美好。

永宁城隍庙由门楼、前殿、戏台、拜亭、后殿和左右厢房组成。庙的规制完备,除主祀城隍神外,还模仿封建仪制,设置二十四司、四大将、三夫人、役吏差官等近百尊神像,是闽南地区少有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城隍庙。其建筑艺术结构严整、精美,书法、联文、木雕、石雕、砖刻均出自明、清高手。门楼两侧“雷厉”“风行”四个石刻大字,书法遒劲、端庄大气。拜亭两侧的清代石雕狮子栩栩如生,雕工精湛。该庙于1996年2月被列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数百年来,永宁城隍庙香火旺盛,前来焚香分灵者络绎不绝。而今,城隍庙成为永宁旅游的热门景点,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前去城隍庙拜谒文丞相,品味那里的忠义文化、祥福文化,成了众多游客观览永宁古卫城旅途中的“必修课”。

(融媒体记者李心雨/文 杨遥/绘)

--> 2024-08-09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5136.html 1 来去永宁城隍庙 拜谒忠肝义胆的文丞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