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过世,施森森与妈妈相依为命,住在石狮的一间老房子里。有时,妈妈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她就被安置在邻居家。尽管早早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但她并没有因此被打倒,老师、同学及爱心人士纷至沓来的关爱令她有了追求古筝梦的勇气。未来,她想要努力读书成才,成为一名古筝老师,回到家乡发展,以此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融媒体记者 杜婉琼
姓名:施森森
毕业学校:永宁中学
高考成绩:478.75分(艺术类)
录取学校:三明学院
艰辛生活磨炼 学会独立自主
石狮凤里街道的一间老旧房子里,住着施森森和妈妈二人。走进屋内,厨房的天花板上已有些掉漆,斑驳的墙面透露出岁月的痕迹,紧邻客厅的卧室门口,粽子形状的装饰品高高悬着,这是施妈妈在高考前特意为女儿准备的,寓意“一举高粽”。
施森森出生前,施妈妈便患有耳聋和精神类疾病。早年父母离异,父亲早逝,但家里有姥姥和姥爷帮衬,母女俩的日子还算过得去。近些年来,随着二老相继过世,这间不大的房子里,仅剩她们母女二人相依为命。有时,施妈妈还会因疾病发作而被送往医院治疗,这时,施森森就会被寄养在邻居家里。家庭的变故,令她早早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但同时淬炼出了她强大的心性。长大以后,她变得愈发独立自主,遇事也更加宠辱不惊。
社会各界支持 勇敢追逐梦想
母女二人的处境很快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社区工作人员知晓后,为她们申请到了低保户的补助,石狮市阳光太太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每年也会到她们家中进行慰问。因此,尽管命运坎坷,但并未击垮施森森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小时候和爷爷出门,一次无意间看到别人弹古筝,就立马被吸引了。”她说,悠扬的琴声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学习古筝的梦想也在内心深处种下。上小学时,见学校开设有古筝兴趣班,她十分激动,和家人商量后就立马报名参加了。其间,爷爷见她在古筝学习上颇有天赋,便在校外为她找了一个古筝培训班,替她争取到了学费减免的机会。她也没有辜负爷爷和老师的努力,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只要一有时间,她便会躲在房间里练琴;古筝考级前夕,为了能在考试中发挥最好的水平,她更是经常通宵练习,精益求精,直至高一年级,她已经通过了古筝十级的考试。
高二时,为了考上好的学校,她接受老师的建议,走上了艺术生的道路。但艺考培训的昂贵花销该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困扰了施森森一段时间。
“网络平台上有一些艺考机构的联系方式,我就挨个打电话给他们,问他们愿不愿意招收我。”施森森说,在电话里,她向机构负责人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以及渴望学好古筝的决心,为了找到愿意以低价招收她的培训机构,她和妈妈还先后辗转福州、泉州市区等地咨询,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福州的一家机构负责人最终被她们的坚持所打动,主动将费用降到了母女俩能承受的范围。
想当古筝老师
将来回报母亲
对施森森而言,古筝占据了她人生中的重要位置,是她感到压力时的“解压神器”,是她失意时的“调味剂”,也是她未来想赖以谋生的手段。因此,从小她就立志要当一名古筝老师,将古筝的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
高考成绩出炉后,478.75的分数对她来说并不尽如人意。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重担,她将填报范围定为公立院校的音乐相关专业,多方权衡之下,她最终选择了三明学院的音乐表演专业。
目前,施森森在古筝老师的培训班里做着兼职,赚钱补贴家用。对于未来,她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她想在大学里好好学习,争取考研的机会,学成后希望回到家乡发展,用自己的力量为妈妈撑起一片天,报答她的养育之恩。
征集令
为帮助优秀困难学子顺利踏入大学校园,让优秀学子不会因为经济困难而与大学擦肩而过,由泉州市慈善总会与泉州晚报社联合主办的“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助学活动再次扬帆起航。
如您需要获得帮助或想捐资助学,请致电泉州晚报社24小时热线96339。
如您想资助困难学子,也可以在8月10日前,将爱心款汇至泉州市慈善总会爱心账户参与助学活动,并在备注栏标明资助内容。(助学公开募捐备案编号:513505007296990048A24001)
账户名:泉州市慈善总会
账号:0000000356052012
开户行:泉州银行丰泽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