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无人机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正逐渐在农业领域展现出强大生产力。南安蓬华镇地处山区,农场、果林大多在山地,且面积较大,采取人工喷洒农药的方式成本高、效率低。近日,当地农户充分利用农用无人机飞防优势,精准施药,对果林进行防病虫害作业,不仅大大提高了防治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还节省了劳动成本,有效实现了科技助农,推动果业提质增效、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融媒体记者 陈灵 通讯员 李智锰 文/图
一天喷洒100亩
顶上人工一个月
日前,记者来到蓬华镇山城村泉新四季家庭农场,在作业现场的“嗡嗡”声响中,农用无人机腾空而起,平稳地飞向目标上方,按照操作人员设置的指令,将农药以雾化的形式喷洒在果树叶片上。
“以往采用人工喷洒,每个工人每天费用约200元,工时大概为30天喷洒100亩。”农场负责人郭安南介绍,去年,他经过同行业朋友介绍引进了第三方农用无人机为果林喷洒农药,该农用无人机单次可负重60公斤农药,单程最快每10分钟可完成2亩地的喷洒工作。“折算起来,使用无人机喷洒的费用是每亩40元,工时大约为1天喷洒100亩,而且大概比人工节省2/3农药,整体节约了很多成本。”
按照去年的实际运营情况,以及无人机植保技术和市场的不断成熟,到了今年,郭安南决定自己采购一台,“科技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进一步压低成本,创造更大价值。”得益于南安市委、市政府农业产业强镇政策的支持,在蓬华镇的帮助下,郭安南参加慧飞无人机应用技术培训中心的农用无人机系统操作手培训,并于今年6月2日取得了合格证。不久后,价值6.2万元的农用无人机也运到了农场,配有快速充电器,主要的使用成本是汽油发电,一天汽油大概花费300元。
加大全市性推广
“飞”出生产加速度
“这款农用无人机最大负重60公斤,有不同的出水量和雾化标准,每天能对100亩脐橙果园开展植保工作,如果是连片水田的话,每天可能喷洒500亩!”郭安南兴奋地说道。
“山城村农户探索使用农用无人机,为蓬华镇农业发展树立了范本。接下来,将在全镇有需要的果林、农场进行推广,发挥农用无人机能在节省成本、提升效率、提高药效发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蓬华镇党委副书记伍伯稳表示,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蓬华镇下足了功夫,一方面在上级的支持下,联络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点对点直达农村一线,为果场、农场发展指明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用科技赋能农业产业,鼓励蓬华人自主探索科技增产增效,实现科技兴农。
记者了解到,“开飞机”已经逐渐成为部分泉州新农人的日常——永春县玉斗镇云台村实现水稻无人机播种,完成高效作业;安溪县官桥镇吾宗村也组织农机手开展农业无人机田间播种工作;今年夏天,在南安洪濑镇大洋村,植保无人机以其高效、精准的喷洒作业为水稻丰收助力……农业无人机“上岗”,让农业生产插上了科技之翼,“飞”出了生产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