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8月12日

罕见病用药有“先行区”

变“人等药”为“药等人”

□郭元鹏

8月7日,《北京市推动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实施方案》拟通过建立罕见病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白名单”制度,建立提前评估工作机制,建立“保税备货”供应保障制度等六方面措施,推动罕见病用药从“人等药”向“药等人” 转变。(8月8日《北京青年报》)

“瓷娃娃”“木偶人”“月亮孩子”……这些看似美丽的名字,对应的医学术语是:成骨不全症、多发性硬化症、白化病……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罕见病。罕见病是发病率极低的疾病的统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确认的罕见病超7000种。罕见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困扰,也加重了家庭负担。

治疗罕见病,对于患者和家人而言,承受的不仅是经济压力,还有“用药难”的压力,由于患病人数少、研发成本高、市场需求低,许多患者面临着“无药可用”或“有药难求”的困境。为此还有人不惜铤而走险,从非法渠道获取药物。曾经引起全国关注的一起案件就足以证明一切。胡阿弟的女儿患有罕见癫痫病结节性硬化症,治疗药物为境外处方药。胡阿弟自2019年5月起开始在境外代购治疗药物。案发后,公安机关扣押了胡阿弟购买的氯巴占。胡阿弟因此一审被诉走私、贩卖毒品。2023年3月,法院二审判决胡阿弟犯非法经营罪,免予刑事处罚。该案折射出的罕见病患者求药无门的困境值得关注。

罕见病虽罕见,但用药不应“罕见”。此次北京打造罕见病用药保障的“先行区”,是一次积极的行动。该方案的推出,标志着罕见病用药保障从被动等待走向主动出击,将实现从“人等药”向“药等人”的转变。通过建立临时进口、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白名单”制度,可以确保那些临床急需的罕见病药品能够快速进入市场,满足患者的需求。提前评估工作机制的建立,则能够预判和规划药品的供应,避免出现短缺。而“保税备货”供应保障制度的设立,更是为药品的稳定供应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这一系列措施,构成了一个多方联动、高效便捷、闭环管理、全程可溯的罕见病药品保障体系,我们可以称之为“北京模式”。在这个模式下,罕见病药品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是触手可及的救治希望。患者不再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和焦虑,而是可以在最需要的时候得到及时的治疗。当然,我们更希望有了“先行区”后能看到更多“后来者”。

--> 2024-08-12 罕见病用药有“先行区”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5503.html 1 变“人等药”为“药等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