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8月12日

送书上门

□本期主持:周培尧

目前,包括上海图书馆、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内的10家市、区级公共图书馆各自试点推出了“图书外卖”网借服务,线上下单即可享受送书上门服务,让读者能够足不出户共享阅读资源。此外,杭州、深圳、厦门、石家庄等城市的图书馆都有提供相应服务。对此您怎么看?

多赢之举 值得推广

@黄齐超:推动全民阅读、打造书香社会,需要集思广益、不断创新。若图书馆采取积极措施,联合公交、快递行业,拓展“送书上门”服务,既能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又契合了大众在互联网时代的借阅习惯,还激活了一部分闲置的图书资源,就能实现读者、快递、图书馆多赢的局面。

@泥河牧歌:图书馆“送书上门”服务,这是文化行业创新的一大进步。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这一举措省去了读者奔波劳累之苦和宝贵的时间。图书馆“送书上门”服务,既有效地盘活了图书资源,又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此举看似经营方式的转变,实则是图书文化领域在创新求变中谋发展,为构建书香社会、推进全民阅读注入新活力。

@许兵:“送书上门”服务的推出,不仅仅是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一次创新,也为提升图书馆的用户黏性提供了有效的方式。传统图书馆的借阅模式往往耗时耗力,而“送书上门”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借阅的便捷性。再者,通过“送书上门”服务,图书馆能够收集到借阅习惯、书籍偏好等大量的用户数据,可以更加了解用户需求,从而进行精准的资源配置和服务改进。

徒增成本 难以持续

@蜀中闲人:乍一看,“送书上门”是服务读者的好举措,而事实上“送书上门”服务也存在一些问题。它会导致读者缺少在图书馆的体验感,失去感受图书馆浓厚阅读氛围的机会,并且送书过程会增加图书馆的物流服务成本,影响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分配。再者,也会让读者过度依赖便捷服务,而忽视了阅读的自主性和探索性,让阅读成为一种被动的行为。

@紫水晶:毋庸置疑,图书馆“送书上门”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服务,满足了读者日益变化的文化消费需求,不失为好事一桩。但也应该看到潜在的一些问题,比如“送书上门”无形中增加了图书馆的运营成本,同时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合理规划成本支出,适当调配图书资源,投入相匹配的服务支持,都值得相关管理部门去进一步规范与探索。

@范华平:“送书上门”只是看上去很美。从成本上看,大部分书籍价格不高,“送书上门”产生的快递费都有可能超过一些书籍本身的价格,而从体验上讲,不少城市建立了“15分钟便民服务圈”,市民可以就近到社区图书馆看书,氛围感更足,体验感更佳,而且部分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互联互动,阅读资源唾手可得。如此看来,“送书上门”多少有些华而不实。

多方筹谋 稳妥推进

@中言利尔: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许多读者无暇光顾图书馆,“送书上门”是与时俱进的创新举措,值得点赞。当然,万事开头难,这项工作要重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需要在强化资源调配、优化物流流程、保障书籍安全等服务细节上多下功夫,所以还要集思广益多倾听各方意见,也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地优化完善,尽力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为创建书香社会迈出坚实的步伐。

@孙贵书:图书馆作为“送书上门”服务的实施者,首先要对这方面的服务对象、要求、特点进行预估、归纳、统计,细化量化有关服务流程、服务方法。也可选择在一些有条件的社区开展此项服务,取得成熟的经验后再全面推广,服务更多的读者。总之,只有采取稳扎稳打的方法,方可使这一阅读服务真正行稳致远。

@曹建明:“送书上门”服务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好事,但这样的服务也需要图书馆支出一定的成本与费用,可以实行政府补贴一点、读者支付一点、社会公益机构支持一点的办法,来化解资金困难问题,也可以发挥图书馆系统的志愿者作用,让志愿者免费送书上门,使这一网借服务能够得到推广和持续。

下期话题

近日,北京儿童医院获批提供超龄连续性医疗服务。在规定范围内,超过18周岁的特殊疾病患者、胎儿可能存在出生缺陷的孕妇,可在该院就诊,该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医院打破年龄限制,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科学、人性的诊疗服务,也有人认为,此举会占用儿童患者的就诊资源。下期茶座,邀您聊聊“‘超龄’可就诊儿童医院”这个话题,您可在“温陵茶座”新浪微博留言,也可加入QQ群299935398参与讨论。

--> 2024-08-12 □本期主持:周培尧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5508.html 1 送书上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