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8月12日

“洗肉”

□蔡永怀

(CFP 图)

闽南语“洗肉”这个词如今已很少有人提起,但却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里。

老一辈人常说:“要教孩子泅水,不要教孩子爬树”,游泳成为人们自我保护的技能。

记得早年刚学游泳时,有的人把自家眠床的床板拆下,放入沟里,双手托在木板上,双脚蹬水,有的带着板车、汽车旧内胎,充气后当成救生圈。内沟河通往晋江,随江水潮起潮落,一到涨潮水位升高,小孩们纷纷爬到树上跳水,刚开始不懂跳,身体大面积撞击水面,整个皮肤泛红,很疼!后来不断调整入水姿势,双手伸直,双掌合拢,入水的角度好,接触水面小,溅起的水花少,越跳越顺利,就有了一种成就感。

20世纪50年代修筑防洪堤,破腹沟改道,沟水从金山水闸进入晋江,水闸两岸砌成斜坡,水闸旁建成小公园,环境优美,夏季人们纷纷到那里游泳,没有房间换衣服,女士们自制宽大的“鸡罩衫”,套在身上换衣服,成为一个趣闻。水闸桥墩上距水面近五米,有人爬到桥墩上跳水,这一壮举,引来路人驻足观赏。

“洗肉”用的是“狗爬式”泳姿,胸部平卧,头部露出水面,手脚前后划动,这种泳姿动作不规范,费时费力,速度又慢。上中学后,市体委在金山水闸旁划上安全线,让市民游泳,体育老师在水里教学生学蛙泳,并念顺口溜:“划手脚不动,收手再收脚,先伸胳膊后蹬脚,并拢伸直漂一儿……”人体平卧水面,两臂在胸前对称划水,两腿同时蹬水,似青蛙游泳。

有一次,浮桥游泳队组织十多人,雇“扁仔”的小船逆流而上,到了金鸡水闸旁,大家下水游泳,沿着晋江河道,经过黄石头村、延陵村、新步村到达笋江桥下的“小石皮”,全程约七公里,我游了两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已精疲力尽,这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长游。

冬泳是对体能和意志的一大挑战,每当水温降至12℃以下时,下水后整个身子就会像针刺一样,颈部、头部最为敏感,我总是把头部露出水面,游了几分钟后血管扩充,疼痛感才慢慢消失,等到再次感到冷意时就要上岸,以免体能透支,擦干身体穿上衣服后,慢慢回暖,一种舒服感油然而生,没有经历过是难以体会的,正所谓“痛并快乐着”。冬季寒冷的北风吹拂着,泳友“怣猪”垒起简易灶台,把野外的杂木捡来当柴烧,放上地瓜,大家围成一团吃着烤熟的地瓜,“本阿”是杀猪匠,带来清洁的猪血大肠,在溪边煮汤让大伙吃,不但暖身而且暖心。

江水有时波澜不惊,就像游泳池一样平静,一碰到涨退潮时水流加急。“小石皮”位于笋江新旧桥之间,水流碰到乱石便产生漩涡,变幻莫测,不熟悉水情者若贸然下水,容易被突然变化的水流卷入水底。

江水无情人有情。大约十年前,泉州红十字会在冬泳队招募水上安全救援志愿者,我也报名参加了。打铁还要自身硬,我还有幸参加了由中国红十字会主办的“第一届海峡两岸志愿者培训班”,志愿服务队请来台湾的专业教练,进行水上安全救援培训。往事历历在目,总是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 2024-08-12 □蔡永怀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5525.html 1 “洗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