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8月14日

未成年人模式 不应只是摆设

□王军荣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些未成年人可能接触到的APP并未设置青少年模式;有的平台虽设置有青少年模式,但实际操作中,未成年人却能轻易绕过限制进行游戏、充值;还有部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为获取经济利益,想方设法架空青少年模式。此外,一些APP打开青少年模式后,画风过于低幼化也为不少家长所诟病。(《法治日报》8月10日报道)

在数字化的时代里,未成年人使用APP是他们学习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设置未成年人模式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毕竟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可又缺乏足够的判断力与自控力。APP原本应该是帮助他们获取知识、拓展视野的工具,可要是未成年人模式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那就可能给未成年人带来诸多不良的影响。部分APP的未成年人模式之所以形同虚设,一方面是企业社会责任欠缺,将商业利益置于首位,另一方面则是监管还需进一步加强。

2023年8月,国家网信办发布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覆盖范围从APP扩展至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分发平台,把青少年模式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应提供未成年人模式或者未成年人专区等,以便于未成年人获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平台内产品或者服务。按照条例内容,如果违反上述规定,由网信、新闻出版、电信、公安、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网络平台设置未成年人模式,要以保护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为标准。对此,企业需要有清楚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监管也要以此为标准,严格落实法律,做到监管无死角,执法最严厉,要不断提高处罚的效率,进而形成高压态势。在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前提下,APP的未成年人模式可依据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在使用时段、防绕过、使用时长、功能设定和信息或服务内容等方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提供相应的服务;可以在丰富未成年人模式的呈现形式方面下功夫,而不是将未成年人模式当作“样子货”。

必须让APP的未成年人模式切实发挥作用,不再只是徒有其表的摆设,要真正起到保护未成年人的效果。彻底解决部分APP未成年人模式有名无实的问题已迫在眉睫,毫无疑问,必须要高举利剑,不能再拖延了。

--> 2024-08-14 □王军荣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5776.html 1 未成年人模式 不应只是摆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