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26个万亿GDP城市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全部出炉,其中,泉州以6.7%的GDP增速,排在万亿GDP城市的首位,“跑赢”全国增速,取得了“半年红”的好成绩,再次彰显民营经济的强大韧性与发展后劲。面对2024年“下半场”,我们将以更大的信心和决心,全力以赴大拼经济、大抓发展,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更稳。从经济总量上看,上半年,泉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24.9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经济运行各项指标顺利实现“双过半”。从产业结构看,上半年,泉州第一产业增加值95.38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3102.57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2727.01亿元,增长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18.2%,这两项指标成为泉州增长的关键带动力,工业和外贸的向好回升为泉州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向新动力更足。泉州经济基本盘保持稳健的同时,经济发展的质量也不断提升,获批全国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5家,累计达509家、数量全省第一;启动“博士人才倍增”“家燕归巢”“优才服务提升”三大行动,新引聚各类人才4.7万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连续12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光电子器件增长20.9%……这些指标印证了泉州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培育壮大。
泉州上半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和活跃的民营经济。面对已经进行中的“下半场”,泉州如何更大力度地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的向好态势,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工业经济是后劲所在。纵观26个万亿GDP城市的数据,工业是影响一个城市发展的第一因素。面对“下半场”,我们要坚持制造业立市,坚守实体经济“看家本领”,推进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特别要深入推进“项目创优年”活动,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作为战略性先导工程,聚焦补短板,大力发展沿链经济,厚植高质量发展的后劲。事实也表明,虽然目前国内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正流向成本更低的国家,但是那些拥有技术壁垒或产业链较长的工业,是很难转移的,这也是国内不少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
民营投资是动力所在。民营经济一向是泉州的发展优势,上半年,泉州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1.2%,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民间投资信心进一步提振,上半年,泉州民间投资增长10.3%,增幅高出全市投资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此外,上半年,泉州民营企业进出口879.24亿元,增长18.2%,占进出口总额的63.2%。面对“下半场”,我们要发挥“晋江经验”发源地的优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特别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坚定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引领民营企业进一步改善投资扩产的意愿,以营商环境之“优”促投资兴业之“热”。
消费提升是活力所在。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马车”,上半年,泉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04.66亿元,同比增长6.1%;全市进出口总额1390.98亿元,同比增长20.6%。内需和外贸也是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面对“下半场”,我们要更加积极地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落实落细“焕新”系列政策,释放“国潮泉州”的外部效应。特别要推动泉州文旅经济“全年红”“常年红”,促进消费升级,扩大内外需求,优化服务供给,提升城市首位度,为泉州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接下来的三季度更是承上启下、冲刺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发扬改革精神,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决心,打好“下半场”,奔赴“全年红”,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破解改革与发展的难题,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泉州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