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今年以来,我市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电动车充电桩安装工作,进一步满足居民日常电动车充电需求,不断提升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近日,记者来到老旧小区较多的晋江青阳街道,了解该街道如何破题老旧小区“电动车充电难”。
在晋江中心市区,南北纵向的泉安中路一直是城市交通的主动脉。然而,这条历史悠久、繁华拥挤且情况复杂的街道,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面临着基础设施更新的挑战。泉安中路周边共有老旧小区27个,2021年以来,这些老旧小区大多进行了管线整治、雨污分流、消防设施等改造,然而电动车充电问题一直成为这些小区的老大难问题。受限于老旧小区的“先天不足”,加上消防整治的需要,这些小区的业主对于电动车充电站的建设需求尤为迫切。
“在泉安中路这样的繁忙地段,寻找合适的充电站建设点位,难度之大超乎想象。”青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为有效解决老旧小区居民电动车充电问题,疏堵结合,他们通过将街道划分为细密的网格,实现了对空间资源的精确梳理和整合,并联合晋江智信公司、厦门成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国网晋江供电公司城区供电所,排摸能够满足相关设备安装条件的道路。
通过实地勘测、精准选址、安装评估,按照便利性、经济性、安全性的选址原则,最终确定42个符合装表条件的点位。在各方的齐心协力下,历时4个月,42个充电站、500台充电桩拔地而起,成为泉安中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这些充电桩每天活跃使用人数在5000人次左右,大大方便了老旧小区居民和沿街商铺用户。“街道这次协调安装便民充电桩,可算是解决了一大难题!”居民庄阿姨谈起家门口的充电桩,满意地竖起了大拇指,为街道高效为民办实事、办暖心事点赞。
青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继续秉持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为不具备安装条件的老旧小区“创造条件”,统筹周边资源,尽快解决居民充电难问题。通过细化工作方案,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品质,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让家门口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融媒体记者 许雅玲
通讯员 黄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