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抿上几口酒,就面红耳赤,这是为什么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副主任技师黄丽华表示,主要原因在于乙醛脱氢酶。
酒精的化学名称为乙醇,当酒精进入人体后,约5%的酒精会经过呼吸和汗液排出,这也是通过呼气能检测酒驾的原理。绝大部分的酒精通过肝脏进行代谢。人体中的乙醇脱氢酶1B首先将乙醇代谢成乙醛,随后乙醛脱氢酶2将乙醛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最终再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在酒精代谢过程中,乙醛就是醉酒伤身的“元凶”,其毒性是酒精的30倍,世界卫生组织将乙醛认定为Ⅰ类致癌物。乙醛会导致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诱导血管扩张,引起脸红、心跳加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甚至诱发酒精中毒。乙醛可以稳定地附着在DNA分子上,诱发癌变或者基因突变,从而增加饮酒者患癌症、心脏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风险。
乙醛脱氢酶2是酒精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它的作用类似于一个开关,控制着酒精代谢的速度。如果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低,乙醛就无法及时转化成乙酸,就会导致乙醛在体内积聚。
携带有乙醛脱氢酶突变等位基因的人,酶的活性低,饮酒后乙醛代谢速度慢,并在体内蓄积,就表现为“喝酒上脸”,甚至酒精中毒,这样的人就注定了酒量很小。
一个人的基因是改变不了的,即乙醛脱氢酶2的酶活性是改变不了的。因此,所谓的“酒量练出来”更多是指人体耐受性的提高,而非真正的酒量增加。
黄丽华说,喝一杯就脸红,实际上是身体天然的预警和保护,这其实是基因在默默地保护你。喝酒面不改色,不意味着就能肆无忌惮地饮酒,因为饮酒会增加心血管、癌症等的风险。□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