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8月23日

昨日进入处暑节气,“未觉夏已尽,时至入新秋”——

衣食住行开启祛湿防燥模式

通过练瑜伽增强体质

银耳雪梨羹可滋阴润燥

菊花枸杞茶有助清热解毒、提升免疫力。

秋后饮食宜减辛增酸,喝点柠檬蜂蜜茶既能养肝,又能缓解秋燥。

针灸拔罐能够有效帮助人体排除湿气与寒气

保持乐观心态,多参加户外运动,防止“悲秋”。

立秋后,饮食调养宜以清补为主,推荐莲子、芡实、大枣等食材。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未觉夏已尽,时至入新秋。”随着夏日的热烈逐渐消退,处暑悄然降临。在这个季节更迭的关键时刻,如何科学养生,以顺应自然的变迁,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热点。本期养生版特别邀请泉州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泉州市中医药学会会长阮传亮和泉州市医药研究所原所长、中医主任医师苏齐一道为大家提供专业指导。

□融媒体记者 刘双莲 黄耿煌/文 CFP/图

适应环境 预防疾病

昨日,处暑节气已至,标志着盛夏的酷热正逐步减退,天气逐渐转凉。暑气自此逐渐收敛,渐行渐远。随之而来的是,北方地区秋意日渐浓厚,而南方则仍保留着夏日的余温,延续着夏季的风貌。季节的更迭带来了昼夜温差显著扩大及空气湿度逐渐下降的变化,为大多数人带来了更加宜人的体验。

泉州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泉州市中医药学会会长阮传亮针对秋季独特的气候特点,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他特别提醒,在处暑节气期间,养生策略需根据地域差异进行相应调整:北方地区应重视养阴生津,而南方地区则需特别关注温阳祛湿。秋季的干燥特性易对肺部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可能诱发气虚、阴伤等健康问题,进而可能引发情绪波动、四肢乏力、困倦嗜睡等不适症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困扰。

鉴于当前季节转换的实际情况,阮传亮向公众提出了科学的养生建议。他建议,在处暑时节,养生的重点应放在祛湿、润肺及预防秋燥上。此时,养生的关键在于既要消除残留的暑热,又要注重身体的清润与滋养,且相较于立秋时节,应进一步加大清润的力度,以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维护身心的健康与平衡。

处暑之后,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和空气湿度的减少,一些季节性疾病如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等开始呈现多发态势。为了有效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做好环境适应工作。具体而言,首先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换气,以减少细菌病毒的滋生。其次,要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与患病者密切接触等,以降低感染风险。最后,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预防感冒作用的食物,如葱、姜、蒜、枸杞、菊花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泉州市医药研究所原所长、中医主任医师苏齐特别提醒,秋天天气凉爽,一些疾病易复发,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皮肤疾病等。同时,支气管炎、哮喘病人应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包括腌鱼、腌菜等,以免引起疾病发作或加重。

滋阴润燥 平衡膳食

通过精细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能够卓有成效地预防疾病并促进体质的全面提升。苏齐特别提醒,在经历夏日酷暑与大量排汗后,人体往往承受了较大的损耗,因此,在初秋阶段,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饮食调养措施,以弥补夏日所失,并为抵御即将来临的寒冬及后续的冬令进补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阶段,饮食调养应以清补为主要方向,推荐食材包括但不限于海参、甲鱼、鸭肉、蛋类、银耳、莲藕、山药、莲子、芡实、大枣以及各种豆类及其制品等。

苏齐进一步强调,处暑时节,晨起饮用粥品尤为适宜,此举既能有效抵御秋日的凉意,又能有效预防秋燥的侵袭。其中,银耳粥以其独特的滋阴润燥功效而被推荐为首选。

针对秋季天气干燥、人体易缺水的问题。他建议应多喝水以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并特别推荐在早晨空腹时饮用适量甜度适宜的蜂蜜水,这不仅是补充水分的有效方法,也是秋季养生的饮食良方之一,同时还能预防因秋燥引起的便秘问题,具有多重保健功效。

此外,他还提醒,随着处暑时节的到来,气候逐渐趋于干燥,人体往往会出现咽干、咳嗽、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因此,此时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为核心,除了上述推荐的食材外,还可适量摄入蜂蜜、芝麻、核桃等具有润肺止咳、滋阴补血等保健功效的食品。同时,他强调应保持膳食的均衡与多样性,确保维生素、矿物质及优质蛋白质等关键营养素的充足摄入,以满足人体正常的生理需求。

在进补方面,苏齐认为处暑时节是进补良机,但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个人体质与具体需求进行选择。例如,气虚体质者可适量食用黄芪、党参等补气药材;血虚体质者则可选用当归、红枣等补血佳品。不过,他同时强调,无论采用何种进补方式,均应坚持“适量为宜”的原则,以避免过度进补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处暑时节还应避免食用辛辣燥热的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酒、火锅、烧烤等,以防耗气伤阴,加重阴虚上火及秋燥烦渴的症状,进而可能引发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痤疮、便秘、痔疮等不适。除了忌食辛辣外,还应增加酸味果蔬的摄入,如橘子、柠檬、猕猴桃、石榴、葡萄、柚子、酸枣、西红柿等,均为理想的选择。

阮传亮也对中医养生理念进行了阐述,他特别提到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传统观念,并推荐了一款茶饮方:取新鲜柠檬1—2片、蜂蜜5—10毫升、陈皮2—3克,先用适量开水泡陈皮,待其冷却后再加入柠檬及蜂蜜。这款茶饮依据秋后饮食宜“减辛增酸”的原则,既能滋养肝气,又能有效缓解秋季的干燥症状。

顺应天时 起居有节

随着处暑的到来,白昼逐渐缩短,夜晚逐渐延长,自然界的变化提醒我们,人体的作息习惯也应相应调整。苏齐积极倡导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坚持早睡早起,摒弃熬夜的不良习惯,以顺应秋季的收敛之气,从而维护身心健康。

他说,早睡有助于养阴和收敛阳气,确保身体在夜间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而早起则能顺应秋季阳气内敛的趋势,合理地调配和利用人体的阳气。此外,秋季还应特别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长时间待在封闭空间内,以预防呼吸道疾病等健康问题。

舒适的起居环境对养生效果同样至关重要。阮传亮提到,在处暑时节,应适度使用空调、电扇等制冷设备,以防止身体受寒而引发感冒。同时,保持室内适宜湿度也非常重要,避免过于干燥或潮湿的环境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针灸拔罐 中医理疗

针灸与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在处暑时节的养生实践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针灸疗法,通过精准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旨在调节气血流动、疏通经络,实现治疗疾病与保健养生的双重目的。而拔罐疗法,则利用负压原理,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效排出体内湿寒气,从而增强身体免疫力。

在处暑时节的养生领域,阮传亮强调,针灸疗法在调控人体气血平衡、畅通经络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能够针对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并实施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他认为,拔罐、刮痧等中医传统特色疗法能够有效帮助人体排除湿气与寒气,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加强身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不过,中医特色疗法的应用必须严格遵守既定原则与规范。患者在选择接受此类疗法时,应前往具备合法资质与丰富经验的正规医疗机构,以确保治疗的安全与效果。同时,患者亦需根据自身体质特点与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避免盲目跟风或滥用疗法,以免对身体造成潜在的不良影响。

“自古逢秋悲寂寥”,苏齐分析,秋天常给人一种凄凉悲伤的感觉,我们应当重视情绪的调节,保持一种平和而乐观的心态,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他建议,可以通过阅读、聆听音乐、散步等方法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也可以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分享快乐与忧愁,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慰藉。此外,通过练习瑜伽、冥想等放松身心,也能提升我们的情绪管理能力。这些技巧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他还为大家介绍了一款秋菊清心茶。备杭菊、麦冬、百合各5克,红茶叶一小撮。热水冲泡,10分钟后代茶饮。此茶具有清肝降火、滋阴润燥、宁神养心的作用。

保持乐观 稳定情绪

适度运动 增强体质

处暑之际,尽管气温趋于凉爽,却仍不失为开展户外活动的理想时段。阮传亮与苏齐均倡导,适量运动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强化心肺机能、提升机体免疫能力具有显著效果。选择契合个人体质与喜好的运动形式尤为关键,无论是轻松散步、悠然慢跑、养生太极,还是修身瑜伽,均能有效增强体魄,达到锻炼目的。核心在于持之以恒,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而非短暂的热情或负担。

此外,参与户外运动时,防晒与补水亦不容忽视。阮传亮提醒,尽管秋季阳光相对柔和,但紫外线辐射仍旧存在,故应采取适当防晒措施以保护皮肤。同时,鉴于秋季空气湿度较低,人体水分易流失,因此适时补充水分至关重要。建议随身携带水壶,并养成定时饮水的良好习惯,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确保身体健康。

本期医学指导

阮传亮 泉州市中医院副院长、康复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泉州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泉州留章杰中医针灸传承人苏稼夫的学术继承人。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在治疗中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顽固性面瘫、软组织损伤、带状疱疹、风湿性关节炎等疑难杂症,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诊疗经验。

苏齐 泉州市医药研究所原所长、中医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实践及医学科研与教学工作。以科学、全面的观点看待和运用养生方法,并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疑难病症,有较成熟的诊疗经验。

--> 2024-08-23 昨日进入处暑节气,“未觉夏已尽,时至入新秋”——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7306.html 1 衣食住行开启祛湿防燥模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