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8月26日

八月湖埭头 遍地稻米香

□陈瑞芬

丰收的湖埭头(吴梅芳 摄)

扫描二维码欣赏更多征文活动作品

投稿邮箱:meiyuxiangcun@qzwb.com(邮件主题请注明“‘美育乡村 以美润心’泉州乡村文化记忆主题征文比赛”,欢迎400万像素以上的配文照片、3分钟以内短视频)

八月的风,轻抚蔗潭溪畔。蔗潭溪如同许多原始的溪流一般,水流清澈、碧波荡漾,两岸青草蔓蔓,风过时,水韵悠长。

壮观的曲江渡槽屹立在蔗潭溪上。渡槽千米,横跨溪流,采用U形钢丝网薄壳槽结构,石条砌成。渡槽的每一块石头方方正正、相互重叠、紧挨密凑。当年,它们借着惠安女宽厚的肩膀一块一块往上垒,垒到二十米的高度,可以俯瞰村庄田野,也可远眺一涌而出的水库水流。

从空中望去,渡槽就如一列火车横渡田野与绿水间。桥身的石板路,是单车、电动车行走的通道;护栏洁净,随你安然坐赏;栏下石阶层层,白花花的流水漫过,阶梯式倾泻而下。

渡槽曾肩负着为惠东农田灌溉的重任,滚滚水流在其间川流不息。而今,农业技术革新,喷灌、滴灌等现代技术高效快捷,渡槽功成身退,却成为一道静候时光的风景。

今日的湖埭头,漫山遍野的稻谷熟透了,颗粒饱满。稻穗隐在剑叶下,却藏不住那漫山遍野的金黄。剑叶是稻谷最重要的叶子,它如一把剑直指苍穹,护着身下沉甸甸的谷穗。风来时,它挺着身子挡住了;雨落时,它弯下腰护住了;阳光倾泻时,它尽收囊中。

田野那头,小小的戏台依田园村庄而建,台柱下清水潺潺。收割机缓缓驶入丰收的田野,经过的风把戏台的帷幔晃动了一下。只有这片原野最清楚,锣鼓声响戏唱起时,围观的一半是观众,一半是稻粱。

我攥住一把谷穗,一种叫丰收的喜悦悄悄触碰我的心房。我把谷穗轻轻放在湖埭头村红色文化广场的石栏上。石栏新砌,显得更是洁白,跟惠安暴动筹备会旧址、苏维埃政府成立遗址、进金支部旧址等几个旧址石条的颜色大不相同,而脚下泛红的石头,都是年深日久的存在。

我攀上通往小阁楼的木梯,探头望去。阁楼曾是地下党工作的秘密基地,楼顶隐蔽而安全,可以在这里读书、学习、擦枪、磨刀、交接情报。西面阁楼的墙上挂着一面党旗,一颗手榴弹静静立在桌上,阁楼的油灯默默地亮着。东面阁楼还保留着地下工作者的卧床、衣服,阁楼通往后轩暗房的小门虚掩着,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一块大木板把厅堂和后轩隔成两个空间,后轩应是小书斋。墙上挂着恩格斯、马克思和列宁的画像,这里曾是湖埭头共产党员宣誓的圣地。在纪念馆里,传单、标语、画像、油灯、手榴弹、枪支等物件都保留着历史的痕迹。它们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的故事。

听说要建纪念馆,村民们纷纷将家中珍藏的物件捐出,这些物件沾染了惠安暴动失败后湖埭头村惨遭三年围剿的黑暗气息。那三年里,湖埭头村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人家遭受过围攻和洗劫,村无宁日。

翻开那页沉重的历史,字字句句都浸透着血与泪。

在稻香弥漫的田野另一头,矗立着湖埭头苏维埃政府纪念雕塑、苏维埃政府纪念碑以及辛进金烈士纪念碑。湖埭头的土地应残存着那段记忆,也曾在那些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夜不成寐,并且用自己的躯体抵挡过拳脚、子弹和菜刀。

夜幕时分,蔗潭溪畔的休闲漫道上、风雨亭边,常见漫步的村民。他们赤足踏上鹅卵石,感受自然的气息,不远处,收工的收割机正缓缓往家的方向开去。

此时落日余晖洒落,金黄的百亩稻田、沐浴着晚霞的渡槽水桥与溪景,在暮色里连为一体,远近相宜。渡槽旁,心怀远方的人面向蔗潭溪,背靠百亩稻香,心中满是宁静与希望。

乡村名片 湖埭头村

地处惠安县东岭镇西南侧,是全县唯一曾建立村级苏维埃政府的革命老区村,现维修建设了湖埭头苏维埃政府纪念馆等革命遗址馆(室)。获评老区精神教育基地、省离退休干部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学习教育基地,省关心下一代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市、县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 2024-08-26 □陈瑞芬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7700.html 1 八月湖埭头 遍地稻米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