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8月28日

闽南“土海味”

□邱建岩

(CFP 图)

开渔后,渔船们陆续满载而归,夏末初秋的市场里,海鲜品种也随之增加不少。跟人一样,闽南地区常见的鱼鲜不仅有学名,也有“土名”,有的甚至名字就带着“土”字。但是别被这些“土名”吓退,因为往往名字越土,味道就越妙不可言。

就像石斑鱼,闽南人叫它“土过”,名听起来虽土,但偏偏滋味“内外皆美”。野生的“土过”,体型越大,肉越细嫩,因为滋味类似鸡肉,还有“海鸡肉”之称。不仅味道好,“土过”的外貌也出众,通常它们会身披形色不一的条纹和斑点,看起来就像穿着漂亮泳服的舞者游弋在水中,样子灵动又爽烈。估计外貌让人惊艳,“土过”也是宴席上常见的一道主打菜。被厨师们清蒸摆在珍盘上,“土过”的造型更是特别,经常是摆出张口、挥鳍、翘尾等姿势,然后伏卧于红油汤中,背上还覆着一件用葱姜蒜编织的“丝缕花衣”,一上桌就叫人挪不开眼,一时便忘了动嘴。过去,我也曾跟父亲、叔叔一起乘船出海钓“土过”。不过那时在海上,让烈日“围攻”了半天,又被钓上来的鱼货熏得干呕不止,饿得发昏的我,就此便打消了学捕鱼的念头,回去后就彻底收心重归学堂。那是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事,由于当时物资条件比较贫乏,一条体型较大的石斑鱼,却至少能卖得三百块钱,因此我身边不少同龄人,都选择中途弃学,跟着大人们出海,去学捕“土过”。

除了“土过”,一种闽南话叫做“土龙”的海味,也就是学名所说的“食蟹豆齿鳗”,它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海中珍品,也有“海底人参”“海中之龙”等美誉。生活在闽南沿海地区的人们,很喜欢将它拿来炖汤,据说能强筋壮骨,就像过去家中老一辈人常说的:“秋冬进补,一碗土龙汤就够了。”

讨海人的“烧酒配”,常见的就是一盘“白灼章鱼”。但长辈们不叫这种海鲜为章鱼,而是习惯喊它“土婆”。每次“土婆”一买回家,母亲就要先用清水来冲洗它们,之后下锅汆烫一下,再拿笊篱捞出盛盘。不用多余的配料,吃的时候直接蘸醋就行,父亲总说这样吃,才能品出“土婆”的鲜香,尝到脆酥滑嫩的特别口感。

其实,对于海鲜美食爱好者来说,还有两道“土味”海鲜是来闽南时不可错过的。一道是“闽南插蛏”,其主材是“土摊”,也就是竹蛏,将它搭配蒜蓉、粉丝一起蒸熟,吃起来肉质肥嫩,味道香鲜。还有一道比较小众的菜,是用“土归”海瓜子来烹煮制成,通常吃它的时候,并不在正餐,而是三五好友小聚“话仙”时,像嗑瓜子一样来享用它,权当一种消磨时光的零嘴。

闽南人给海鲜鱼货取的土名,乍听起来幽默诙谐,喊起来又带着几分亲切感。这些土名,既是本地人对熟悉食物的喜爱表达,又像游子们的一种情感寄托。通过这些土名,看似常见的海产鱼鲜,不再仅是餐桌上的一道道时令美味,它们有时会变成连接家乡、触动记忆的符号,让在外打拼的闽南人,每次见到它们,喊起熟悉的名字,就像回到家,尝到了家的味道。

--> 2024-08-28 □邱建岩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8019.html 1 闽南“土海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