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8月30日

智能化生产与创新营销双轮驱动,安溪茶企深耕新式茶饮市场——

深碰撞 新味道

茶园机械化探索,图为茶企引入茶园耕作机,提高茶园工作效率。

通过电商平台,茶企将各类茶推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百茶供应确保新式茶饮市场需求

茶企老板品评茶叶

乌龙茶工厂的智能化杀青机组

大型茶企的加工厂产能巨大

生态茶园确保茶青品质优良

茶企联结茶农,促进茶农就业。

核心提示

在2024年的今天,新式茶饮市场如日中天,成为饮品行业的明星。机遇与挑战并存,安溪县广大茶企正积极拥抱这一市场。他们与茶农携手共进,通过智能化生产和创新营销,迅猛进军新式茶饮市场。

□融媒体记者 谢伟端/文 受访者/供图

企农携手

茶叶原料品质有保障

安溪的多家大型茶企不仅具备强大产能,能够满足头部新茶饮企业的需求,而且不少企业都拥有基地,前身多为外贸型企业,常年向日本、欧盟供茶,品质可靠。

近日,记者走访了安溪县虎邱镇,这里有多家大型加工茶企正为新式茶饮市场提供原料。在安溪生韵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林育生自豪地介绍:“我们拥有1000多亩高山生态茶园,主营高品质的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等乌龙茶产品。凭借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精湛的加工工艺,年加工乌龙茶高达1600吨。”据了解,该公司自有茶园860亩,还有3600多亩的协议茶园,为稳定的产量提供了坚实保障。产品不仅成功出口至日本,还成为国内头部新茶饮企业的重要供应商,在国内外市场赢得良好口碑。

随后,记者来到安溪县嘿匠茶业有限公司,工厂内的3条自动流水包装线、22台自动烘干设备以及2台调香设备高速运转。负责人陈振典表示,这里日产量可达4吨,为新式茶饮市场的大量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样表现出色的还有安溪湖星茶厂。该厂自建与合作茶园已经达到8000多亩,涉及茶叶品种丰富多样。2022年进一步升级加工厂,2023年正式投入使用,显著提升了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湖星茶厂最高峰时年供应茶水饮料企业3500多吨原料,并不断扩展出口地区,成为新式茶饮市场的重要供应者。

这些茶企不仅产量惊人,还在产业联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安溪县罗岩茶叶专业合作社一片繁忙景象,合作社负责人林海城介绍道:“我们坚持以‘公司+合作社+联盟茶商+协议茶农+示范茶园’的模式,走茶叶种产销专业化分工、集约化加工、标准化生产之路。” 通过这种模式,合作社整合上下游资源,延伸利益链条。自有生态茶园基地及可控茶园基地3600多亩,与众多茶农合作,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年生产茶叶800多吨,为茶商和茶农带来了双赢局面。

安溪淬香堂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桂水,同时也是安溪县虎邱镇湖坵村第五党支部书记。他讲述了合作社的发展历程:“我们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联结了120多户茶农,管理着800余亩的生态茶园。”这一模式大力推行“林草茶”共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生产加工方面采用 “重摇重发酵” 的传统技艺,并严格检测茶叶品质。通过努力,年收购茶叶达4000多吨,约占全县总量的5%,带动周边千余户茶农实现增收。

福建省安溪县鸿益茶厂也有着独特的合作模式。该厂采用传统制作工艺,通过“茶农合作模式”统一收购、生产与销售茶叶。120户茶农与茶厂合作,生产出的茶叶品质稳定。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集中加工企业,虎邱镇就有20多家。作为福建省最大的茶叶出口备案基地,全国首个乌龙茶质量安全示范区,虎邱镇以其过硬的品质,在新式茶饮企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集中加工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庞大产能,不仅满足了本地茶农的需求,也吸引了其他乡镇的茶农前来加工,使该镇成为茶叶加工的核心枢纽,带动周边地区茶叶产业的发展。

智造赋能

茶饮产业链协同进步

安溪的茶企通过智能化生产设备,为新式茶饮提供了稳定且高品质的茶叶原料,显著提高了产能和效率。

在高建发茶业的生产车间,第三代全程清洁化智能茶叶连续加工成套设备尤为引人注目。这套设备实现了从进料到成品包装的全程卫生控制,这一全程清洁化的特点,不仅符合高品质茶叶的生产标准,更是契合了新式茶饮对于原材料品质的高要求。

智能化控制是这套设备的又一亮点。它能够精确调控各个加工环节的参数,如温度、湿度和时间等,保证了每一批次茶叶的加工质量稳定一致。例如在烘焙环节,系统能精准控制烘焙温度和时间,使茶叶的香气和口感达到最佳状态。这种精准控制为新式茶饮提供了品质稳定的茶叶原料,使得每一杯新式茶饮都能保持稳定的口感和风味。

连续加工的特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操作和等待时间。整套设备各环节紧密衔接,茶叶能够顺畅地在各个工序间流转,避免了间断加工可能导致的品质波动。高效的生产模式,使得茶企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同时,设备在设计中还融入了节能环保理念,采用高效的能源利用技术和节能设备,降低了能源消耗。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余热进行合理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在安溪,禅心缘茶业的乌龙茶智能工厂同样备受瞩目。该工厂根据乌龙茶制作工序的特点,将制茶过程的人工作业动作进行符合机器生产的设备化分解,突破了乌龙茶半发酵控制的智能做青、智能包揉关键技术,实现了乌龙茶全流程连续化、自动化生产。

其中,技艺数字化是一大创新。针对茶青鲜叶在每道工序中的物理与生化变化情况,如含水率、颜色、香气和外观纹理等理化与感官指标渐变过程,采用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进行大数据采集和分析,总结制茶过程的数据变化规律,形成制茶过程控制的数字模型——“工艺参数”指纹图谱。这一创新打破了非遗技艺口传心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魔咒,不仅解决了非遗技艺传承难的问题,而且其“工艺参数”指纹图谱也适用于全国其他非遗技艺的茶叶生产应用,为其他农产品非遗技艺的数字化传承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生产智能化则是通过“知茶大脑”的大数据平台,结合全流程自动化制茶装备,采用制茶师“工艺参数”指纹图谱,形成茶叶加工全过程的智能化控制。这一举措结合了茶业人工短缺的现状,打通了束缚茶叶加工生产的堵点卡点,实现了茶叶大规模加工、高技艺生产的数智化。

“乌龙茶智能工厂”建成投产后,展现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产10吨毛茶、年产3000吨的产量,辐射带动了虎邱镇及周边乡镇茶园的发展。高达1∶19的产业工人替代率,节省了95%的人工,使得茶叶加工企业和茶农的收益增长超30%。

这些智能化生产的茶企,为新式茶饮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智能化生产的茶企为他们带来了更好的茶饮体验。同时,充足的产量保证了市场上茶饮产品的供应,让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心仪的新式茶饮。

对于新式茶饮企业而言,与智能化生产的茶企合作,意味着能够获得可靠的原材料供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这种合作关系不仅促进了茶企和新式茶饮企业的共同发展,也推动了整个茶饮产业链的协同进步。

--> 2024-08-30 智能化生产与创新营销双轮驱动,安溪茶企深耕新式茶饮市场——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8381.html 1 深碰撞 新味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