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谢曦
开栏语
2022年9月30日,国务院赋予泉州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政策。泉州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以“用好政策、把握关键、突出特色、守住底线,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泉州模式”为目标,按照边推进、边总结、边完善的思路,推动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即日起,泉州晚报社联合泉州市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设《向低效要空间 向存量要增量》专栏,报道泉州开展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中涌现出的典型案例。
改革亮点
中央活力区位于泉州中心城区东海城东核心区,北至东海大街,南至丰海路,西至泉州晋江大桥,东至东宏路,占地4520亩,原以城中村、老旧工业用地为主,亩均税收仅3.76万元。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泉州中心市区实行统筹统管,建立规划一张图、调度一声哨、供地一个口、资金一个池、建设一盘棋的“五个一”机制,深入实施“抓征迁交净地”专项行动,盘活城中村低效用地带动片区整体开发。中央活力区总投资估算超1000亿元,高品质规划、高标准建设以跨境交易、金融服务、数字经济、时尚文创为主的泉州未来城市展示窗口,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功能配套,打造独具世遗泉州味的现代文旅街区,不断提升环湾中心城市的“向心力”。
生动实践
高起点规划 全球征集方案建设未来城市样本
一座万亿GDP城市的核心区该如何打造?2021年,当这一全新课题出现,泉州的城市建设者们以一场面向全球的城市设计方案征集竞赛,激发起国内外100多家设计机构的“头脑风暴”,由此拉开泉州海丝新城东海中央活力区建设的大幕。
有别于“在白纸上作画”,彼时的中央活力区虽处于晋江、洛阳江入海口核心位置,生态条件优越,其中却有约三分之一的面积是城中村、老旧工业用地等,产业低端、公共设施欠账多,与城市核心区的形象相距甚远。高起点、高水准的规划,让“脱胎换骨”的城市更新从设想逐步走向现实。
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蔡东介绍,学习借鉴上海临港片区和深圳前海片区大面积规划设计理念,3平方公里的中央活力区定位为“融商融创融智的青春秀场、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海湾”,布局蝴蝶湾文商旅综合体、高端酒店、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站点等,分步推进后埔、金崎等多片区开发建设,对标“国内一流、省内领先”建设未来城市样本。
通过实施集中连片更新改造,中央活力区一盘棋统筹、做足“盘活”文章,腾挪出1044.8亩商业用地及547亩公共服务用地。泉州城建集团董事,泉州市东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杨钊说:“作为中央活力区项目建设‘大业主’,泉州城建集团精打细算落实好每一个地块指标,做强文旅、教育、金融、法务、展览等综合功能,通过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打通片区路网、完善公共配套来提升片区土地价值,实现国土空间的优化和城市品质的提升。”未来,中央活力区规划人口将提升至近6万人,与毗邻的中央商务区相辅相成,成为海丝名城门户的示范标杆区。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