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9月01日

两名浙江籍英烈的亲人来泉祭拜——

60年思念情愫有了着落

英烈李金德家属前来寻亲祭拜

“牵系我们全家人60年的情愫终于有着落了!找到叔叔的长眠处,今天能来现场祭扫,是对我们所有亲人的极大告慰。感谢泉州,感谢志愿者!”昨日上午,在泉州市区仕公岭附近的奎生山烈士集中安葬区,英烈李金德的侄子李保南动情地说。当日,浙江籍英烈李金德、黄锦山的家人从老家赶来,时隔60年后来到亲人长眠处祭拜。

□融媒体记者 廖培煌 林劲峰 实习生 洪铮铮 文/图

陵园环境清幽

家属倍感安心

昨日9点左右,在奎生山,两拨英烈的亲属10多人,步上台阶,走到了肃穆庄严的陵园——这里歇息着他们的亲人。

“陵园修葺得很好,环境清幽,我们也安心。”李保南和姐姐、姐夫3人,来到叔叔李金德坟墓前,他们将从家乡东阳带来的黄酒、红糯米粿、红烛、水果等祭品一一摆放在墓前。

根据墓碑所载资料,李金德,中国人民解放军6710部队3连上士、班长,浙江东阳湖溪公社茜畴大队人,1939年4月出生,1964年8月14日病故。

“这次我们3个人代表家族先过来祭拜。”李保南介绍,父亲一辈有6个兄弟、1个大姐。父亲排行第四,叔叔李金德排行第六。根据奶奶、伯父、父亲等人的描述,叔叔李金德当兵之前在老家的化工厂当会计,一心向往军旅的叔叔入伍后,被分配到福建前线部队。因为训练刻苦、作战勇敢,还当了班长。1962年8月,部队将叔叔病故的消息通知了家里,奶奶伤心欲绝。但是因为当年通联不便,他们只知道叔叔李金德病故在晋江一带,此后几十年,奶奶、父辈亲人陆续逝世,他们更无从知晓详细地址。

8月20日,有乡邻将寻亲志愿者王玉茹发布的视频转发给他。“全部信息都对得上!”李保南激动地将视频转到家族群,同时联系王玉茹核对,明确信息。

依照老家风俗

亲人带来松柏枝

英烈黄锦山的亲人一行9人前来祭拜。亲人们擦拭墓碑和周边的灰尘,将家乡的粽子、清明粿、黄酒、馒头、肉包、水果等祭品摆上。“我们还带来爷爷奶奶墓旁的松柏枝。这是我们老家那边的风俗。”黄芳贤、黄芳正等人恭敬地将松柏枝放在墓碑前。

62年,比一甲子还长的时间,饱含亲人的思念。黄芳贤、黄芳正两兄弟介绍,爷爷奶奶生育三个男孩,大伯是聋哑人士,没有结婚,早年逝世;父亲排行老二,育有芳贤、芳正、芳明3个儿子,还有芳英、莲英、芳兰3个女儿;黄锦山排行老三,是他们的小叔,未婚。

根据碑文所载,黄锦山,中国人民解放军6677部队二营四连班长、中士,浙江兰溪水阁殿上黄村人,出生于1938年7月12日,逝于1962年8月31日。

黄芳贤说,1962年,家人接到政府部门转来部队的消息说,小叔在部队逝世。一直沉浸在伤心和思念中的奶奶,也于两年后逝世。而找到小叔栖身处,成为奶奶、爷爷的遗愿。

8月21日,家人和村干部都看到了志愿者王玉茹发布的英烈寻亲视频,其中有两名浙江籍英烈。“这黄锦山是我叔叔啊,我们找了几十年都不知道他具体的埋藏处!”得知消息的黄家人激动万分,立即与王玉茹取得联系。

志愿者修复照片

重现英烈英姿

据了解,丰泽奎生山烈士集中安葬区是80多名解放军英烈的长眠之处。英烈牺牲、亡故的时间主要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除了4名无名英烈,大多数人墓碑上记载有姓名、所在部队、牺牲(死亡)时间等信息。这些英烈来自福建、浙江、江西等地,有一部分英烈长眠于此,但是其家人并不清楚,也无从祭拜。

英烈李金德、黄锦山的亲人,为王玉茹送上致谢的锦旗。王玉茹为黄锦山的亲属们送上修复后的黄锦山照片。原照片在黄锦山的老乡、战友周国云手上。今年80多岁的周国云在电话里告诉王玉茹,他和黄锦山一起到福建当兵,1962年年初,一行5人在晋江安海合影纪念。

王玉茹根据周国云提供的照片,在网上找到领花、帽子,又和周国云核对领花、帽子、衣服颜色,由志愿者团队在上海的志愿者吴剑修复照片,最后在泉州洗出来。彩色照片中,黄锦山帅气干练。接过照片的黄芳贤,眼睛湿润:“跟我爷爷、父亲非常像!”

据悉,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等的支持下,“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服务队福建分队队长、泉州市东南公益协会副会长王玉茹,自2018年以来,为牺牲、病故在泉州的100多名外省市籍英烈找到亲人,英烈的亲人也陆续从各地赶到泉州祭拜,与英烈“团聚”。

--> 2024-09-01 两名浙江籍英烈的亲人来泉祭拜——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8672.html 1 60年思念情愫有了着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