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9月02日

体育课上门

□本期主持:吴志明

“在小区就可以进行一对一专业体育锻炼”“教练送课上门”……据本社媒体报道,近段时间,“上门体育服务”在泉州悄然兴起,主要面向4岁至18岁的青少年儿童,这一创新模式一经推出,便引发广泛关注。那么,“上门体育课”到底靠不靠谱?

创新之举 值得推广

@琮琤:从孩子成长角度看,上门体育课是个很好的选择。它打破传统场地限制,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指导,节省了路上奔波时间,能将更多精力投入训练。而且熟悉的小区环境让孩子更放松,有助于发挥最佳水平。同时家长还能实时了解孩子训练情况,增强亲子互动。这种个性化服务能根据孩子特点量身定制课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助力孩子全面发展。

@渊智洞达:上门体育课,利民利国。培养运动习惯,要从小做起。上门体育课是很好的尝试和创举,我赞成。在小区里就能有专业培训,这本身就是一个展示的窗口,可以宣传带动更多的人加入,进而培养爱运动的思想意识,形成爱运动的习惯,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一举数得,值得学习推广。

@蜀中闲人:上门体育课好处有四:一、它为青少年提供了便利,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专业指导,节省路上奔波的时间和精力。二、一对一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满足个体差异,可以因人制定专属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果。三、在小区内进行,熟悉的环境能让孩子更放松,更专注于训练。四、适应了当下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满足家长和孩子对于高效、个性化体育教育的需求。创新之举,必须叫好。

变相补课 难达预期

@仙水忍:需要给上门体育课泼泼冷水。上门体育课的出现,利用了大多数家长的焦虑心理,夸大宣传效果。实际上,这样的私教培训安全隐患多多,机构鱼龙混杂难以辨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对孩子造成伤害产生纠纷,家长容易吃哑巴亏。提高孩子身体素质,重在日积月累,切莫轻信上门体育课,最终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紫水晶:上门体育课作为学校体育课的校外补充,其作用值得肯定,但随之产生的乱象也值得警惕。任课机构是否合规,教练是否具备专业资质,是否对小区居民造成影响,以及运动中引发的安全问题等,都无法忽视和回避。因此,家长切忌盲目跟风。体育成绩的提高更多在于平时的锻炼积累,而非临时突击,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注重日常体育锻炼,才是健康之本。

@余清明:学校开设有体育课,如果体育课的数量和质量都能保证,就不需要上门体育课。孩子有课余时间,如果家长和孩子平衡好学习和锻炼的关系,就足以保证学生体质。上门体育课实质是“变相补课”,暴露了部分学校体育教学的缺位,同时钻了部分家长功利思想的空子。相关管理部门和家长要旗帜鲜明地对其说不;同时让法定的体育课落到实处,让本该给孩子带来健康快乐的体育课回归本真。

加强管理 保证实效

@孙贵书:上门体育服务虽好,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认清这些上门服务的教练是否具备专业资质,谨防被忽悠。同时,有关部门须对这些上门服务的教练加强管理,给他们套上“笼头”,不能让他们自定规则、自行授课、随意收费。必须让上门服务的教练遵循“持证上岗、跟踪管理、规范教学”的服务原则,才能保证上门体育课走进小区、走进大众,练出成效。

@鹿台一卒:上门体育服务是新兴事物,不妨在关注几个基本点的基础上加以探索。首先,训练课程不应仅是升学考试的内容,更不能为了提高体育分数而开展。其次,对体育老师要有严格的资质要求,坚持持证上岗,并对其教学行为实施有效监督,确保培训对象的安全和健康。三是可尝试同时对有需求的成年人展开培训,让体育运动走进家庭走进日常生活,成为科学健身的助推器。

@四川黄根华:建立统一的评价与管理机制,为教练提供培训与职业发展的通道,是推动上门体育服务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步骤。同时,建立适合孩子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估孩子的锻炼效果不仅是通过分数来判定,还需要综合其态度与参与度。上门服务应结合家长的反馈,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以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上门体育课是新业态,可以尝试。

下期话题

社交平台上,有网友称自己所在小区是“神仙物业”,节假日举办各类活动是“基本操作”,给业主带娃遛狗是增值服务,甚至有网友称,“只有业主想不到的,没有物业做不到的”。下期茶座,邀您聊聊“物业‘增值服务’”这个话题,您可在“温陵茶座”新浪微博留言,也可加入QQ群299935398参与讨论。

--> 2024-09-02 □本期主持:吴志明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8716.html 1 体育课上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