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不少疾病也陆续来“报到”,返校后学生接触频繁、聚集性增加,可能会加速疾病的传播。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确保健康平安度过开学季呢?
□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
气候多变 多种传染病高发
秋季常见传染病有感染性腹泻、诺如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手足口病等,尤其在人群聚集时容易传染。
“秋季气候多变、空气干燥、早晚温差大,易导致一些胃肠道疾病新发或复发,尤其是一些宝宝患者逐渐增多,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是轮状病毒胃肠炎的高发期,因此轮状病毒胃肠炎也称为秋季腹泻。”疾控专家介绍,它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6月龄—2岁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
诺如病毒全年均流行,但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暴发流行的高发季节,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也可经接触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经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等方式传播。
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传染病,4月到7月为春夏季流行高峰,10月至11月为秋季流行高峰。泉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学校、托幼机构是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场所,也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做好防护措施很重要。
养成好习惯 尽早接种疫苗
开学后校园内人群密集,传染病易发。市疾控中心发出提醒,呼吁家长关注孩子的健康,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并尽早接种疫苗。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重手卫生、不随地吐痰、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咳嗽打喷嚏时要遮掩口鼻等。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发现发热、咳嗽、头痛、咽痛、腮腺肿大、腹痛、腹泻、呕吐、皮疹、头晕、乏力、结膜充血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学校,规范就医,不带病到校。
加强体育锻炼:每天进行适量体育活动,保证户外活动1小时,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减少公共场所活动: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接种疫苗:对缺种、漏种的疫苗及时进行补种。
合理日常膳食:进食要规律,一日三餐进食时间相对固定,不暴饮暴食,饮食要营养均衡,食物种类要多样化,荤素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奶类和豆制品。
家校携手 共同抵抗病毒
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开展自查,全面清洁校园,做好教室、图书馆、卫生室、宿舍、食堂等聚集场所和洗手间、厕所、垃圾堆放处的清洁和消毒,彻底清理卫生死角。教室、办公室、宿舍要做好通风换气,使用新风系统、中央空调的托幼机构及学校按要求对风道和滤网进行清洁消毒。
上学前,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身体状态,一旦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及时带孩子就医,确保孩子在上学时身体状况良好。若被诊断为传染病,及时和老师沟通,遵循医嘱,配合学校完成相关传染病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