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9月02日

架起“连心桥”,“圈”出“幸福感”——

泉州建成745个“党建+”邻里中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领导基层治理的实体支撑。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部署要求,采取“1+6+X”模式推动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建成745个“党建+”邻里中心,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有效破解基层党建与服务群众“两张皮”问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显著增强。□融媒体记者 吴宗宝 通讯员 王海焱 徐凌宇

融合多元功能 群众家门口享“一站式”服务

“我现在几乎每天都准点到邻里中心跟我的老伙计们切磋太极拳法和牌技,这里办事方便、带娃无忧、吃饭不愁,还有各种娱乐设施,我孙子也经常吵着要带他来。”家住洛江区双阳街道坪山社区的关大爷乐呵呵地说道。

坪山社区将曾经用来安置归侨侨眷的“大膳厅”重新修缮利用,建成融合办事大厅、长者食堂、侨家会客室等十多个功能区的“党建+”邻里中心,为居民提供多样优质的服务,已成为居民群众家门口的“一站式”生活家园。

把镜头聚焦到惠安县。得益于建设前期对村民意见的广泛征询,崇武镇大岞村“党建+”邻里中心逐步实现全年龄、全服务——从幼儿的绘本阅读到青少年的社会实践,到惠女服饰体验,再到老年人运动强身健体、文娱活动,让这里成为村民“一天待不够”的地方。

群众满意,是推动“党建+”邻里中心建设最好的动力。近年来,我市聚焦群众高频需求和民生短板,坚持“一盘棋”统筹,市县一体、上下联动抓好“党建+”邻里中心建设。积极发动侨亲能人、民营企业家和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等参与共建邻里中心,领办教育、卫生、养老等项目6447个、总投入近1.5亿元。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完善邻里中心星级考评办法,建立“以奖代补、动态考评、有升有降”的星级管理评价体系,以典型带动不断提升邻里中心建设运营水平。截至目前,共评定五星级46个、四星级59个、三星级95个,市级累计奖补8500万元。

汇聚资源力量 专业化服务增强民生“质感”

“邻里中心不仅方便我们办事,还能就近享受医疗、养老、托育等服务,非常好!”近日,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玉埕村村民骆先生对“党建+”邻里中心赞不绝口。该邻里中心采取“公建民营”“场地换服务”等方式,引入3家第三方机构参与运营管理,实现“市场反哺公益”的良性发展。

“除了引进来的机构,我们还积极对接教育文体、民生保障等部门资源,在邻里中心开设非遗课堂、零工市场,提供就业指导、医疗康养等服务。”玉埕村党总支书记骆铮铮介绍。

“起势,开步双劈,闪身冲拳,弹踢穿顶……”在泉港区山腰街道聚福社区“党建+”邻里中心,来自泉港二中的庄子鸣老师正在给暑托班的孩子们教授一套健身长拳。今年以来,泉港区深入开展在职党员“回家日”活动,引导3500多名在职党员到“党建+”邻里中心报到服务,发挥专业所长,领办各类民生“微实事”4700多件。

据悉,我市将“党建+”邻里中心作为投放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的主渠道,3年来市县职能部门累计投放服务资源3056项、项目资金2.2亿元,推动在职党员、“两长一员”等下沉服务16.5万人次。同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营、公益性扶持等方式导入社会资源,引进生鲜配送、家政托育等第三方机构666家,建设“长者食堂”“近邻学堂”等863家,把“独角戏”变成“大合唱”,让基层有更多资源力量为群众办事。

(下转第二版)

--> 2024-09-02 架起“连心桥”,“圈”出“幸福感”——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8787.html 1 泉州建成745个“党建+”邻里中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