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9月03日

小红书发布青年城市文化创造趋势报告,泉州上榜年轻人的“向往之城”

这届年轻人这样“读”泉州

▲年轻游客用镜头展示泉州的生活和美 (@遇见cbaij 供图)

泉州具有丰富的历史年轮层次感(@闲逛者 供图)

泉州的历史和现代都定格在画面中(苏兜兜 供图)

年轻人热衷于寻找城市的细节美(苏兜兜 供图)

充满旧日生活气息的房子是不少游客的“梦之家”(郭祺 供图)

日前,小红书举办第二届马路生活节,首次发布《小红书2024青年城市文化创造趋势报告》,泉州上榜,成为众多年轻人的向往之城。同时,非遗簪花围在马路生活节中风靡上海滩,顶着泉州的簪花围、吹着黄浦江的风成为上海街头最“city”的事。

据小红书发布的文创趋势报告,“00后”是小红书上最愿意主动了解城市文化的人群,“95后”则是分享城市文化的主力军。在社交媒体上,大量年轻人记录和分享了泉州城市文化,叙述自己对泉州的理解,发挥创造力,为城市文化注入新的可能性,增添城市性格的新魅力,进而又吸引其他的年轻人前来,形成良性循环。

□融媒体记者 黄耿煌

“00后”北京小伙:

每一帧画面都美得令人难忘

“我错了。带着自己散碎的历史知识,妄图在这座城市找到对话的机会,但现实却是根本没有机会。”来自北京的24岁小伙“鸟生鱼汤”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文说,知识在没有被激活之前是没有温度的,只有你亲自去触摸,你才能感受到它是“活”的。

他说,自己在上学时,对泉州已有所了解,从民族英雄郑成功到弘一法师,再到著名诗人余光中,他们都与这座城市有着深厚渊源。

带着这样“散装”的知识来到泉州,他原计划在三天之内和这座城市“过招”,后来发现简直不可能。就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低声叹息出“岁月”二字的时候,“自己就已经输了,而且输得很彻底”。

在他的眼里,泉州的一座寺、一条街,随随便便都有着历史的积淀:古朴,沧桑,却又生机盎然。

在泉州走走停停的他,买一杯奶茶,看古城的生活画面——

高低错落的暖色老屋与远处墨绿色的榕树相映成趣;

东西二塔在夕阳下对望,呈现出最独特的魅力和神韵。在西街,可以触摸到那一缕缕熟悉的烟火气来自真切的人间。

这一幅幅“活”的画面,就算是在国家地理杂志封面出现,也毫不逊色。

“好一个泉州,好一座鲤城!你用你的双手创造出了独特的闽南风情属性,更用你的谦逊沉淀出一个古老中华文明的缩影。”这个北京小伙发出由衷赞叹。

回到北京的“鸟生鱼汤”多日辗转反侧,“每每闭上眼睛呈现出的都是泉州这座城市一帧帧美好瞬间”。

“95后”辽宁城市“闲逛者”:

泉州是很好的时间表达者

“闲逛者”今年29岁,来自辽宁,以“深入中国城市生活”作为自己的社交账号标签。他在个人社交账号描述泉州的第一句就是“泉州古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时间综合体”。

在文中,他写道:“现在的这个城市,就像年轮,把城市的历史轨迹,一层一层地,像一个横断面一样展示出来。每一座历史建筑的风格,都不一样。这种丰富的历史年轮层次感,在泉州历次修缮焕新时都细腻地展示、表达出来了。”

在泉州旅行,他经常能从古街小巷中感受到城市管理者对历史建筑谨慎介入的心态,“整个城市一直是既有烟火气的真实生活,又在不断缓缓迭代升级”。

他特别喜欢泉州对现世生活的包容感,城市不会为了古城开发,对老百姓生活搞简单的“一刀切”强势管理。在泉州,城市首先是用来生活的,其次才是用来观看参观的。在他心中,“泉州在古城的焕新维旧上,是将当下生活和历史维护两者平衡得很好的城市”。

“闲逛者”认为,泉州的城市生活包裹着历史年轮,当你把它一层一层打开时,就会发现古城当下的日子依然在鲜活地生发,烟火气和历史沉淀就这么融合在一起。

他在社交平台的文章中写道:“一个美好的千年古城,就应该是这样真实的、传承的、留白的、触手可及的。”这一句,得到众多网友的跟帖评论、点赞。

“95后”《海南农垦报》记者:

万象抵此都能生根发芽

“老实说,去之前我不了解泉州”,今年6月,因为朋友觉得泉州的城市冰箱贴做得很出彩,《海南农垦报》26岁的记者郭祺便跟着朋友来到泉州旅游,“我发现这个城市底蕴很深,是古城活化很好的一个例子”。她认为,不少古城在改造的过程中都看不太出原先的样子,去哪儿感觉都一样,但泉州不一样。泉州保留了很多无法复制的历史元素,有根在。“包括它的文创产品,都是和当地生活紧贴的”。因此,她在旅行中,特意记录了泉州的历史文化和泉州人的日常生活,回海南之后,她将这次泉州旅游的感受以散文《泉州印象》刊发在《海南农垦报》以及社交媒体中。

文中,她写道:“真正走进泉州,才会真切感受到,有形的空间,无形的文化,一座城市的灵与肉,既在于不断传承的历史文脉,又存息于建筑撑起的钢筋铁骨中,遍布古城的街巷,像一条条毛细血管,串联起泉州的过去与未来。”

走进泉州的她,认为“步行泉州,是认识泉州最好的方式”,并对于泉州的街巷如数家珍:花巷、金鱼巷、承天巷、古榕巷、象峰巷……这些巷子久负盛名,豆生巷、米粉巷、米仓巷、帽巷、鞋巷、打铁巷、打锡街……它们从不同侧面见证了泉州民生产业的历史,还有的小巷或许名气不大,也少有名人故居、文物古迹,但它们也是古城岁月变迁的见证者,不论哪一条巷子,走进以后都别有洞天,方寸之间便能感受到浓厚的烟火气,各有各的生命力,守着不同时代的记忆。

而走进街巷,最让她惊喜的是,街巷里现在仍有人居住的古厝:“每每经过古厝,我几乎都是抬着头走路”,因为“厝顶有戏”,总有些建筑美学藏在不经意的角落里,燕尾脊祈盼漂泊的游子早日归家,屋檐下的滴水兽生动活泼,垂花柱、水车堵各有情调……这些闽南式建筑中的精美构件,每一处都是工匠的巧思,也是主人家的审美、经历与情怀。古厝的门楣会讲故事,是主人家的精神密码,色彩浓烈的雕塑在门楣悬挂,有的是花篮、花灯图案,寄寓主人对家和事兴、多子多孙的期冀;有的是云、水、麒麟、凤凰的图案,是传统的美好隐喻。有些古厝历经百年沉淀,在墙头上长出茂密的花草,但大门前墙壁的砖雕上刻着的瑞鸟和花草等图案仍惟妙惟肖,旧屋脊上流泻着溶溶的月光,能从中瞥见它的昔日繁华。

在泉州,她看到了“多种宗教信仰和谐共处于一条街道上”,看到“那些随着海上丝绸之路来此营生的人们,在融入地方文化的同时,也维系着自己固有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信仰”,远道而来的信仰代表着游子对家的惦念;发现“泉州人信奉的神明大多来自民间,这些神明因为乐善好施、忠贞勇敢或刚直清正、丹心报国而被封神”,从中读懂了泉州人的重情重义,“封神只是人们纪念的一种方式”。

郭祺感叹,“文物+旅游”的新业态,正成为文旅市场的新蓝海,“烟火泉州”“人文泉州”“艺术泉州”正吸引着年轻一代向它靠近,古城文脉的延续拥有了新的核心竞争力,“在泉州,一日感受过往千年……但码头犹在,涛声依旧,万象抵此都能生根发芽”。

浙江城市旅居者苏兜兜:无需攻略,美好都藏在细节中

来自浙江的苏兜兜,是一位城市旅居者,早在今年5月来到泉州旅游后,她就决定今年夏天要在泉旅居,“把夏天留给泉州”。

5月26日,她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文说:“从泉州回来浙江以后,感觉后劲很大。泉州确实是非常有烟火气的城市,这是浙江城市比较稀缺的感觉。短暂回到浙江以后,我明天要再出发去福建,去好好再次感受。”

她说,泉州有大海,有文化底蕴,有美食,有古建筑,有南洋别墅,有博物馆,有非遗体验,有各种各样有意思的文创,有女孩子喜欢的簪花围……旅居泉州,会有很棒的体验。7月底,苏兜兜来到泉州,待了一个多月。旅居泉州古城期间,苏兜兜住在不同的民宿里,与天南地北的游客交流;在大街小巷里行走拍照,寻找真实的泉州生活;在由古建筑改建的茶馆、咖啡馆里感受城市的生活与氛围。在她看来,泉州是一个文艺城市,文创做得非常好。此外,跟其他城市相比,这里的夜市更繁华,夜猫子可以边逛吃边感受城市风情。

8月5日,她再次发文,感叹“重温泉州的大街小巷,还是那种令人心情愉悦的松弛感。回到泉州只是短短几天,我又拍下了许多我喜欢的照片,泉州总是如此令人惊喜,把美好都隐藏在这座城市的细节当中。泉州不需要攻略,只需要一颗慢慢走,慢慢看的,不急不躁的心。”

她认为,泉州不适合“特种兵打卡”的旅游模式,某种程度上是很特殊的一个城市,有着独特的人文气息和建筑风格,没有刻意追求现代化,而是把原本的烟火气、生活习惯,都和现代进行融合。

旅居泉州,苏兜兜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泉州喝喝茶,和本地人聊聊天。她认为,这才是泉州真实的样貌和生活。

--> 2024-09-03 小红书发布青年城市文化创造趋势报告,泉州上榜年轻人的“向往之城”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8871.html 1 这届年轻人这样“读”泉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