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都出产花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花生不算是泉州的特产。不过泉州作为一座海滨城市,近海有大片的沙地,这些土壤的透气性好,确实很适宜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
闽南地区烹食花生的方式和其他地方稍有不同。常见的花生烹法,不是炒制,就是湿烤,而在泉州地区,本地人更青睐于水煮的花生。从田里拔下来的花生洗净之后,稍微晾晒一下就拿去锅里加盐滚煮,烹熟后再晒至脱水,就是传统闽南风味的水煮花生。这种煮法的花生口感韧劲十足,吃了还不容易上火,不仅能当日常解馋的零食,还是不少闽南人吃不腻的“烧酒配”。我平时也喜欢吃水煮花生,不单是它吃进嘴里软糯又香喷喷,还因为这种做法的花生带着一抹田野的味道,很是特别。
我家小区附近有一家花生作坊。不久前的一天,妻子下班回来说路上闻到一阵花生的香味,很是诱人。我一听被勾起了馋虫,决定去买点花生来打牙祭。之后去接小孩的路上,我特地拐去那家花生作坊,不承想老板说新到的花生还没加工,吃不了。估计是想吃的时候吃不到,当天夜里我一直想着吃花生这件事,连梦里都好似散发着花生的香气。
之所以爱吃花生,是因为它差不多陪伴了我整个童年。过去逢年过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买几斤花生来招待客人或者自家食用。那时家中长辈还把花生叫做“长生果”,相较于大人们口中念叨的花生营养,儿时的我更感兴趣的是各种花生制品,比如花生酥、鱼皮花生、多味花生等。如果真要从眼花缭乱的零食中,挑出一样我爱吃的零食,那它定是用花生做的。
我家过去也种过花生。那片花生地离屋子不远,原本是一块种水稻的良田,后来不种水稻了,才改种地瓜和花生。当时我经常跟大人们下地干活,也知种花生的过程,其实不比种水稻简单,从播种开始到收获,要经历锄草、施肥、喷药等多个阶段。只有等花生苗长到10厘米左右,其根部开出如指甲盖大小的黄色花朵,那时候的花生才会开始“坐果”,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花生又叫“落花生”的原因。以前家里收获的花生,只有少量会被做成水煮花生,大部分是晒干了作为炼花生油的原料。剩下一些剥壳的花生,总要留到过年时才使用,通常是做成油炸花生米,拿它们配稀饭或当下酒菜都很美味。
离开老家的二十多年里,我购买过无数泉州本地出产的花生,它们不仅可以拿来解馋,还能慰藉我那颗漂泊在外的心。每次呷花生,那些与花生有关的往事就会如潮水般涌入脑海中,让我忆起家的味道和那些难忘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