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9月05日

开渔后“海鲜自由” 当心痛风找上门

海鲜配啤酒,痛风风险高。(CFP 图)

8月16日12时,泉州沿海为期3个半月的休渔期正式结束,丰富鲜美的海鲜重新回到了市民餐桌上。然而,喜爱海鲜的读者朋友们,您是否意识到,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潜在的健康威胁——痛风?记者从各家医院了解到,随着海鲜大量上市,门诊来了不少“走不动”的患者,大多因为管不住嘴巴而导致痛风发作。

□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

天天啤酒配海鲜

脚趾上长了“石头”

“太痛了,根本站不起来,止痛药也不见效了。”

林生(化名,58岁)忽然发现自己的关节肿得像面包,剧烈疼痛,使他夜不能寐,坐立不安,稍有触碰,亦宛如针刺般剧烈。寸步艰辛,行动大受限制,林生猛然意识到,这很可能是高尿酸血症导致的痛风。

果然,查体时发现林生的双膝、双足布满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痛风石。密密麻麻的痛风石,让他的关节看起来像是嶙峋的老树根一样,不时地鼓起一块。

林生坦言,他老家在沿海,平时经常吃海鲜,早在多年前他就已被确诊患有痛风。每当痛风发作,他就随意服用一些止痛药物,咬牙坚持几天,待疼痛自行缓解就算过去了。

近期禁渔期结束,各类海鲜纷纷上市了,价格也实惠,家里更是三天两头吃海鲜。最近经常和朋友聚餐,几乎天天“啤酒配海鲜”,痛风就发作了。“这次,止痛药也不管用了,还是疼得厉害。”

经检查,林生的尿酸值为671umol/L,而男性的尿酸正常值应在208-428umol/L。关节彩超也提示,这是典型的痛风关节炎表现。

“看来真的要注意忌口了!”林生表示,自己接下来得好好重视饮食,加强运动了。

吃海鲜为何易得痛风 “嘌呤”是罪魁祸首

根据最新研究,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已高达13.3%。不仅如此,1/3的高尿酸人群在一定时期内会经历痛风发作。

引发痛风的原因有很多,饮食习惯显然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海鲜丰富的地区,痛风患者需要时刻警惕。

泉州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蒋建家介绍,正常情况下,适当适量地吃海鲜一般不会引起痛风。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海鲜属于中高嘌呤食物,痛风很多时候是由于我们长期摄入太多嘌呤而引起的。

“当我们摄入过多高嘌呤食物时,肝脏就需要代谢更多尿酸,一旦肾脏工作超负荷,无法将其完全排出体外,就会引起体内尿酸堆积,出现高尿酸血症。”蒋建家说。

而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当血尿酸升高到一定程度,尿酸盐沉积,则可能形成痛风。

痛风患者并非与海鲜“无缘” 这样吃更健康

那么到底该怎么吃呢?蒋建家建议:

吃海鲜、喝啤酒是很惬意的事。但海鲜是高嘌呤食物,而啤酒本身就含有大量的嘌呤,加上酒精进入人体后会代谢产生乳酸,乳酸会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使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降低。所以,吃海鲜,就不要喝啤酒了,以免尿酸升高,诱发痛风。

很多病人认为得了痛风就再也不能吃海鲜,其实并非所有的海鲜嘌呤含量都高,像海参、海蜇就可以吃。鲈鱼、墨鱼属中嘌呤食物,可以少量吃。八爪鱼、黄鱼、三文鱼、带鱼嘌呤含量高,这些海鲜在急性发作期时严格禁止。尿酸达标后可以逐步适当放开饮食,维持尿酸在达标范围内即可。

此外,痛风患者平时要多喝水,以促进尿酸的排出,建议以白开水为主,一般每天至少喝到2000毫升。适当的运动和维持健康的体重也是控制尿酸水平有效的措施。

--> 2024-09-05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99223.html 1 开渔后“海鲜自由” 当心痛风找上门 /enpproperty-->